教学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10
颗粒名称: 教学设施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清末,全区的中学堂教学设施简陋,教具匮乏。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区中学电教设备得到很大充实。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全区的中学堂教学设施简陋,教具匮乏。民国时期,各中学开始注重实验,增加了一些必备的数理化教学仪器。其中省立学校教学设施稍好一些,一般学校仍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私立学校尤差。1933年,省督学视察抚州地区,对省立十二中(南城)的评价是:“建筑极为壮丽(占地一百余亩),图书、仪器、标本,近年频有增加。现有理化仪器1400余件,博物标本300余件,图书杂志5000余件。”而对临川辅仁初级中学、抚州六县联立女子中学,结论是:“图书亦少”、“博物标本、模型、理化仪器多未置备”。1934年,省督学视察东乡私立开智初中,结论是:“设备简陋,理化仪器全无,图书、标本极少,其它设备多未制备”,“无符设校条件”。另据1935年《临川中学现况简述》载,该校占地87亩,有图书19930册,另有中西杂志53种约3000册,仪器、体育设备都比较齐全。1942年,广昌县立中学开办时,校舍面积1820多平方米,运动场面积约800平方米,但教具及理化实验仪器短缺。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中仪器设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配给,初中由省教育厅配给,全区中学设备仍较简陋。1956年后,各中学仪器初步达到要求,县以上中学,理化学科可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地理学科增加了地球仪、地图、指南针等。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各中学的教学仪器基本配齐,校园面积基本符合要求,建筑面积也能满足教学需要,重点中学如抚州市一中等大都有相应的运动场,幻灯教学也开始使用。
   “文化大革命”时期,各中学教学设施损坏严重。据1972年统计,全区有7万多平方米学校用地被外单位占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些问题才逐步解决。
   1977年后,全区中学教学仪器的添置和配给由地区管理,开始由地区教研室专人分管,后由地区仪器供应站(1990年更名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具体统管,教学设备得到较好的充实。1980年后,13所重点中学陆续建起理化实验大楼、语音室。
   1989年,赣东教育电视台建成,这是全省第一个地级教育电视台。1994年,全区有10个县(市)相继建立教育电视台,提前实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区中学电教设备得到很大充实。80年代中期后,各校陆续引进先进设备,建立微机室。1998年,临川市一中、二中等校先后建成多媒体多功能的微机室和语音室。
   90年代,全区中学体育设施也得到较大充实,除临川中学、广昌县一中原拥有400米跑道
  的运动场外,南城县一中、崇仁县一中、南丰县一中、临川县一中、二中、东乡县一中等校亦先后建起标准运动场。金溪县一中、黎川县一中、宜黄县一中、乐安县一中等校的运动场亦初具规模。
   各中学图书馆(室)的建设有很大发展。1991年,临川中学建成全区中学最大的图书馆。1994年,美籍华人彭家楫女士受丈夫乐必信(原联合国官员)生前委托,捐资10万元人民币,为乐安一中兴建“必信图书馆”。1998年,南丰一中、宜黄一中等校相继建成图书馆大楼;年底,全省中学最大的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491平方米)南城县一中逸夫图书馆落成。南丰、广昌两县利用世行贷款装备图书约70万元;崇仁、金溪等县中学均装备图书10多万元。全区中小学新增图书资料61.4万册,生均新增图书达6.6册。
   2-96 1993年、1998年全区中学教学设备情况
   注:以上除图书单位为“册”外,其他均为学校数,单位为“所”。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