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苏区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45
颗粒名称:
苏区小学教育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苏区小学是在革命斗争中创办的学校,它的教育很注重为革命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发展概况
1927年,工农红军在南丰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嗣后,在该县创办劳动小学,后称列宁小学,达12所。随着星火燎原之势的形成,苏维埃政权逐步发展到乐安、广昌、黎川、宜黄、资溪、崇仁等县。工农群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办学热情随之高涨,各个村都设立列宁小学,大村多单独设校,小村则联合办学。当时,乐安县招携、坪溪、湖坪、金竹等地办有列宁小学60余所,在校学生6500多人;黎川县湖坊乡和枧源村办有列宁小学2所,在校学生60余人;宜黄县办有列宁小学50余所,在校学生1500余人;崇仁县和资溪县也先后办起列宁小学。在苏维埃政权比较稳固的地方,小学教育发展很快,学龄儿童大都进了小学读书,有的乡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60%,远远超过国民党统治区。1934年之后,苏区逐渐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列宁小学也陆续停办。下面是广昌县1932年列宁小学概况。
2-62 1932年广昌县列宁小学概况
单位:人
二、教育目的
苏区小学是在革命斗争中创办的学校,它的教育很注重为革命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据苏维埃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1933年发布的《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规定,儿童是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也是目前参加阶级斗争的新后代,政治水平要达到能了解阶级斗争一般的理论和策略,即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同时在知识、技能、身体方面,要达到能满足目前斗争和一般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并要有将来学习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最低限度的基础。另据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小学教育“是要训练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新后代,并在苏维埃革命斗争中训练将来的共产主义者”;并提出必须用实际斗争的教训和经验来施行教育,使教育与斗争联系起来,必须用教育来提高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使教育与劳动统一起来。为此,各苏区小学特别注重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如站岗放哨,送信带路,慰劳红军,为红军家属服务等等。
三、学制与班级
苏区小学实行五年制的义务教育,分前后期,前期三年,称为初级列宁小学,后期二年,称为高级列宁小学。以8至12岁为学龄。但失学儿童在15岁以内的,仍需施以学龄儿童的教
育。
苏区小学实行划分学区设立学校的原则。学区的划分由乡政府拟定,区政府核准。学区内的学生以到校距离不超过3里为准,偏僻乡村不超过5里。各学区一般设小学1所,时或2所。学校规模大小以能容纳学区内全体学龄儿童为度。小学编班,视学生多寡而定。每班学生最多不超过40人,最少不低于20人。人口不集中的乡村,如各年级学生都不满一班时,则采用复式编班。
苏区小学每学年分两个学期:2月10日至7月20日为第一学期,8月20日至第二年元月20日为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结束后,放暑假一个月;第二学期结束后,放寒假20天。农忙时可休业,天数由区政府按当地情况决定,但一年内不得超过30天,每次不得超过一星期。
四、课程与教材
苏区初级小学每天5节课(除课外活动),每节45分钟。课程有国语、算术、游戏(含唱歌、运动、手工、图画),每周上课18小时,其中国语每周6小时,算术每周4小时,游戏每周8小时。另外,每周安排12小时的劳作实习与社会工作,属课外活动。
苏区高级小学每天6节课,每节50分钟。课程除国语、算术、游戏外,还增设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课。高小四年级每周上课24小时,五年级每周上课26小时。其中国语、算术四五年级均为每周6小时,游戏四五年级均为每周8小时,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四年级分别为每周2小时,五年级分别为每周3小时。另外,四五年级每周还安排了12—16小时的劳作实习和社会工作,也属课外活动。
苏区小学的教材,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印,有《识字课本》、《政治读本》、《工农兵三字经》、《中国地理常识》、《革命领袖传略》、《革命歌曲本》等等。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实际,如国语课文就涉及搞好土地革命,赞美劳动人民,拥护人民领袖,反对帝国主义等内容。也有的学校自编乡土教材进行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当时的省文化部还编印了教学指导用书,如《教学法》、《算术教学法》、《国语常识教学法》等,以供教师参考。
五、教授方法
苏区小学的教授方法主要贯彻三条原则:
其一是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相联系,因而课外的社会工作以及学生会、儿童团的组织和工作,成为小学教育的极其重要的成份。为配合政治思想教育的开展,各校都成立了共产主义儿童团,由校长担任指导员。儿童团经常举行演讲会、音乐会、游艺会、大会操、拟战演习、学业展览等多种活动,战时还支援前线。如在广昌县高虎脑战役中,儿童团就建起了了望哨,为红三军团监视敌情,通风报信;还在敌军必经之地丫枝岭等处挖陷井,装竹钉,阻击敌人。平时,学校也经常配合中心任务,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宣传、战斗动员、突击运动和群众工作,宣讲革命道理,慰问红军战士,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买卖婚姻,开展识字运动,传播卫生知识,使广大儿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
其二是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系,因而各小学都十分重视劳作实践课。学校普遍设有劳动园地,并与附近的红军公田或农场工场挂钩,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还经常开展优待红军家属的活动,如为红军家属捡猪粪,铲草皮,打扫卫生,砍柴挑水,让学生在劳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
其三是小学教育必须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苏区小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求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禁止强迫威吓、打骂哄骗。讲课要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说话要求通俗明白,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自
治能力,成为健康成长的新一代。
六、领导与管理
苏区初、高级列宁小学均以区立为原则,由县、区教育部领导,乡教育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和具体管理。县、区、乡都建立了巡视、汇报和统计制度,如规定乡教育委员会按村分工,每隔三两天检查学校工作一次,区教育部每月抽查各校一次,县教育部每两个月对学校检查一次或两次。列宁小学的校长由区教育部委派,报县教育部备案。教师由校长征求乡教育委员会同意后聘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一般下设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各设主任1人。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各项重大会议均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各项工作都要接受群众监督。
苏区小学对入学读书者,除地主豪绅子女外一律免收学杂费。红军家属、烈士子女及特困户读书,学校还给予一定津贴。小学教育经费来源,一是从苏维埃累进税中抽取,二是从没收的地主豪绅财产中抽取,三是从富农、手工业主、工商业主手中征收学校捐,四是从分配的土地中抽一部分给学校。
教师配备的多少,依据学生多少而定。1934年,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颁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四班以上者得设专科教员”。各地都十分注意教师的选拔和任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教师,并禁止随意调动教师工作。1934年,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小、学教员优待条例》,小学教员每半年评奖一次;小学教员的生活费,依照当地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标准发给,享受当地苏维埃工作人员的同等待遇。
为加强学校管理,各小学都建立了必要的奖罚制度,并建有学生会、少先队和儿童团组织,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学校经常帮助苏维埃政府及群众团体开展文化工作,同时接受广大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帮助和监督。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