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同创”工程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663
颗粒名称: “校家同创”工程研究
分类号: N45
页数: 2
页码: 2714-2715
摘要: 2006年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顾胜和创立《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家同创”工程实践研究》课题(省级),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校家同创”工程由此开始。“校家同创”工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施教主体的德育能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联合互动,构建“校家伙伴关系”,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抚州 自创性实验

内容

2006年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顾胜和创立《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家同创”工程实践研究》课题(省级),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校家同创”工程由此开始。“校家同创”工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施教主体的德育能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联合互动,构建“校家伙伴关系”,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在实施“校家同创”工程中,全市做到活动形式新颖、活动内容丰富。市、县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领导、指导全市的课题研究工作;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聘任法制副校长,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市里派出“关爱报告团”作现场报告,共在县(区)级作报告近300场;各校在校园装设“家校通”专用设备,向家长发送学生上学、放学、学习内容等信息,为家长对学生的监护提供了便利;各校设立校长信箱,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和谐、有序和高效运转;学校设立开放日,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共同提高教育水平;老师开博客为家长育人、学生成长答疑解惑;此外,抚州市还组建“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网站,在网络内容、网络行为和网络建设等方面构建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吸引6万多名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得到130多万名家长热情支持,使65万多名中小学生广受教育,直接教育和影响60多万个家庭和200多万人口。
   抚州市实施“校家同创”德育工程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重点课题,并于2010年评为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德育》《精神文明报》《江西日报》《教育学术月刊》、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多家报刊及网络媒体均先后报道抚州市实施“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典型经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权威研究机构认为这一体制“充分调动并整合、优化学校、家庭的德育功能和资源,构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是德育工作实现德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成功案例,体现时代精神和教育工作的方向、宗旨,具有普遍应用和推广的实践价值。”2009年,中共抚州市委还专门把深化“校家同创”德育工程列入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2009年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2010年被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评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