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贸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440
颗粒名称: 一、外贸经营
分类号: F752
页数: 2
页码: 2213—2214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进出口贸易均为私商经营,无统一管理机构。出口商品有大米、白莲、南丰蜜桔、晒烟、夏布、毛笔、中药材、猪鬃、皮张等农副产品,运经上海、福建、广东等口岸代理出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统一管理,商品由各国营专业公司调拨出口。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商品流通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进出口贸易均为私商经营,无统一管理机构。出口商品有大米、白莲、南丰蜜桔、晒烟、夏布、毛笔、中药材、猪鬃、皮张等农副产品,运经上海、福建、广东等口岸代理出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统一管理,商品由各国营专业公司调拨出口。60年代初,设立外贸公司后,按出口计划收购并调拨省外贸和口岸公司出口。出口商品品种逐年增多,1963年18种,1966年增至44种,出口供货金额由52.84万元增至372.60万元。“文化大革命”中外贸机构一度被撤销,出口商品由内贸公司调拨。1971年恢复外贸机构,1975年—1979年各县(市)相继成立外贸公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先后经省、地、县(市)批准建立44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和专厂、专车间,扩大出口货源,年出口供货金额1986年为5000万元,1993年突破2亿元。出口商品品种由1973年63种增至1993年93种。至2000年,全区出口商品品种430余种。至2011年,全市出口商品品种达580余种。
   1966年前,出口商品品类为粮油土畜产品。从1973年起,出口商品品类不断增加,至1988年已发展到粮油土畜产品及纺织、轻工、工艺、五金机械、矿产、化工、医药产品等。至2011年增加光伏、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983年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比重由1974年的78.43%下降到54.76%,轻纺、工矿、化工、医药产品上升至74.39%。2005年后,机电产品、医药化工产品和具有抚州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2011年以南丰蜜桔为代表的优势农产品出口9824万美元,同比增长85.88%,机电产品出口18794万美元,同比增长160.06%。2011年抚州市被评为全省机电和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工作先进设区市。机电产品出口占总量比由2005年不足5%增至2011年的20.89%,纺织服装出口占总量比由原先的一半多下降至2011年的1/3。90年代,域内大宗商品年出口供货金额3900余万元有棉布,1000万~1700万元有棉涤纶布、服装、生猪、水煮笋、四环素、抗生素等,500万~900万元有松香、钨砂、活性炭、地毯、维生素等。到2011年,抚州市年供货出口金额5亿美元,其中,大宗商品有鳗鱼制品1亿美元,南丰蜜桔4200万美元,鞋类5000万美元。
   1993年地区进出口公司自营出口前,域内出口商品调拨,按出口计划向江西省外贸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和上海、广州、福州、厦门、青岛等口岸外贸进出口公司供货。向江西省外贸进出口公司供货,或调省公司仓库,或按省公司指令直调国境交货转运地点。向外省进出口公司供货,均调对方公司或其指定地点,货款向对方公司托收。地区进出口公司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后,出口商品直接与外商成交,调运对方指定地点交货。年出口商品金额和数量统计,1984年前按实际收购商品金额和数量计算,1985年至1993年则按实际供货金额和数量计算。1973年至1983年,全区出口商品收购金额平均每年以13.5%速度递增,1973年806.37万元,1983年2855.69万元。1983年至1993年,平均每年以21.5%速度递增,1993年增至20070.56万元。1994年至2000年,全区出口创汇11133.874万美元,年均创汇1590.55万美元。2001年至2005年出口创汇15263万美元;2006年出口创汇12471万美元,同比增长59.29%;2007年出口创汇2556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68%;2008年出口创汇26705万美元,同比增长4.45%;2009年出口创汇47444万美元,同比增长58.4%;2010年出口创汇54512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14.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30.01亿元(相当于972792万美元)的5.61%;2011年出口94769万美元,同比增长73.85%。2006年、2007年、2009年抚州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市,2011年抚州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奖。有自营出口业绩的企业从2003年的27家增至2011年的136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7家。
   1979年至1993年,全区外贸部门除1984年、1987年、1989年经营亏损外,其他年份均盈利,共计盈利359.69万元。1994年至2000年,全区外贸系统连年经营性亏损,7年亏损总额1918万元。
   1965年省人民委员会将省超计划提成外汇中1.5万美元分配抚州专署,用于进口需要。1985年后,国家出口商品换汇总额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当地留成外汇,用于扶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1985年至1990年,国家拨给抚州地区留成外汇808.5万美元,其中,给地方158.9万美元,给出口商品生产企业649.6万美元。除实行留成外汇和按规定回供奖售物资扶持出口产品生产外,1964年至1965年外贸和有关部门还拨付发展养殖长毛兔扶持金6000元,发展柑桔、香菇、板鸭生产贷款13.5万元。1979年至1988年外贸部门回供进口尿素2.12万吨,发放生产周转金150万元、生产扶持和试制(种、养)费40余万元,拨付以进养出用汽油810吨、柴油520吨、钢材405吨,协同银行发放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工农业贷款2200万元。90年代起,除正常银行贷款外,出口商品生产无任何资金或物资扶助。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