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烟丝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312
颗粒名称: 二、烟丝销售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页码: 2165—2166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烟丝销售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在各晒烟产地,设立专门作坊加工,冠以牌号,向全国以至海外批发销售,广昌“黑老虎”、黎川“皮丝”即是;二是遍布全区各地烟丝加工作坊前店后坊形式,采购烟叶后,在当地加工,就近销售,批零兼营;三是专门商店和小贩,数量更多,遍布村镇。
关键词: 烟草工业 烟草销售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烟丝销售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在各晒烟产地,设立专门作坊加工,冠以牌号,向全国以至海外批发销售,广昌“黑老虎”、黎川“皮丝”即是;二是遍布全区各地烟丝加工作坊前店后坊形式,采购烟叶后,在当地加工,就近销售,批零兼营;三是专门商店和小贩,数量更多,遍布村镇。
   清代乾隆初年,烟丝经销商为招徕顾客,扩大销售,在市井间设小桌子,列烟具及清水一碗,来吸食者,自装烟丝点燃纸媒吸食。吸毕即以清水漱口,投钱桌上而去。随着吸烟者日渐增多,烟丝销售日盛。据《江西农工商矿纪略》载:光绪年间,广昌县烟丝作坊46家,仅白水圩就有烟棚9家,共140多个刨床,每个刨床日产烟丝20市斤,每天共产烟丝2800多市斤,年产100万市斤左右,远销广东、汉口、江苏、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同治、光绪年间,广昌、黎川等县有销售当地名烟丝店铺、行栈20家~30家,还有500人~800人商贩掮客从事烟丝销售。广昌县城东隅有烟皮巷专门销售烟叶和烟丝,黎川县城也有黄烟一条街。
   民国初年,全区有烟丝店坊和兼营烟丝商店近千家。民国14年(1925),域内产销烟丝118.4万市斤。30年代初期受卷烟冲击,烟丝销售开始萎缩,但仍有一定规模。24年(1935),全区产销烟丝59.24万市斤。26年以后,由于日寇入侵,烟丝销路大减,但在农村从事烟丝贩运者仍为数不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人们吸食习惯转变,烟丝销售因受卷烟冲击而继续大幅度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区烟丝销售最终因失去市场而走向衰落。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