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黎川县工业园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367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黎川县工业园区
分类号: TU984.13
页数: 4
页码: 1912-1915
摘要: 抚州市黎川县工业园区。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工业园

内容

一、管理机构
   1996年,根据黎川县委相关文件精神,决定成立黎川县工业小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为正科级常设机构,定事业编4人,下设3个部,即经济发展部、财税金融工商部、地政规划部。主要职责为:行使对工业小区的管理职能,实行“一块牌子对外,一个章子生效”的管理办法,全权负责协商、解决工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负责制定、实施相关政策,为进区企业排忧解难,并负责为进区企业项目立项、用地安排、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切审批手续,提供全程服务。
   2006年,为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确保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要求规范、高效运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工委、管委分别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正科级),纪工委为正科级,负责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工业园区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环保分局、财政所、社会事业和农村工作局,编制暂定30个,其中行政编12个,全额拨款事业编18个。工业园区领导职数12名。
   2010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的5个机构调整为党政办、经贸办、招商办、规划环保办、建设施工工办、督查验收办、劳动与社会保障办、综治办和财政所等9个机构,并成立招议标办公室。
   二、园区建设
   黎川工业园区始建于1996年,位于黎川县新城区及城郊结合部,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福银高速公路黎川县城出口处紧邻园区大道,省道丰杉线、黎泰线穿境而过;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千米,分1期、2期工业园和陶瓷工业园2个区块。
   2002年,县委、县政府实施“大招商、大开放”战略,将招商引资作为各乡镇、县直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至该年11月底,共引进项目147个,合同资金6.98亿元,实际进资2.29亿元,投资上千万的项目1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2005年,园区完成2期1000亩开发用地“5通1平”工程,投入1600万元用于土地平整、道路排水、护螃、水电、通信、管网及土地报批、农民补偿等基础设施建设。该年,入园企业共有47家,其中投产企业30家,厂房等基础设施开工在建的17家,办理入园手续有2家。
   2007年,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5亿元,完成1期、2期工业园“5通1平3化”工作;在高速公路以南开发土地1500亩,完成土方平整近400万立方米,建成工业大道、平高一路、平高二路、新平路、平川三路等主要道路3600米,安装路灯142盏,铺设排水管道及沟渠4600多米,砌护螃5500余立方米,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拓展陶瓷工业用地,平整土地500亩,瓷城一路、瓷城二路在建,至该年底,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800亩。引进企业34家,招商签约资金12.5亿元;共有入园企业88家,其中投产企业61家,安置就业人员9334人。2008年,园区被定为省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和省级民营科技园。该年,园区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7亿元,建成面积4800亩。
   2011年,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8亿元,建成面积8700亩。是年底,园区开发面积全部实现“5通1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有线电视、土地平整)和美化、绿化、亮化。
   为鼓励国内外投资客商兴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县域实际,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土地。在工业园区兴办企业的用地实行“5通1平”供地。工业用地按4万元/亩(含土地办证费用)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对新入园企业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奖励;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的奖补政策。
   财税。凡新办工业企业,自正式投产年度起,前2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全额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第3年至第5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按5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属高新技术产品或高新技术产业的延长3年扶持期限);企业所缴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25%),由受益财政前3年分别按80%、70%、60%进行奖励。3年后,企业年纳税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按县委、县政府《企业纳税上台阶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发展在黎川、贡献在黎川的工业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的,每项专利奖励2万元;获得省优秀(重点)新产品证书的,每个新产品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级优秀新产品证书的,每个新产品奖励5万元;企业设立的技术中心,经省认定并授牌为省企业中心的,一次性获得10万元;获得江西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企业上市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当年技改投入达300万元的项目,给予3万元奖励,每增加100万元,则加奖1万元,以此类推。
   水电。普通工业用电0.763元/千瓦时,大工业用电0.637元/千瓦时;工业园生产、生活用水1.05元/吨。
   规费。省以上的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执行,市以下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
   服务。客商兴办工业企业过程中,涉及该企业的县以下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客商及配偶、子女可免费办理城镇落户手续,其子女在县内学校就读免收借读费。对在黎川县投资的重点客商和企业实行“绿卡保护”制度。客商到黎川县投资,简化办事程序,自客商提出立项申请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统一由跟踪服务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办妥县内一切手续,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行政服务中心优先为客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三、园区效益
   2005年底,入园企业共有47家,其中投产企业30家,厂房等基础设施开工在建17家,进行厂房设计规划及办理入园手续2家。该年,签订合同资金11.8亿元,实际进资6.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6亿元,比2004年增长203%;上交税金1109万元,比2004年增长279%;安排就业4189人。园区基本形成以陶瓷、鞋业、服装针织、竹木精加工出口型制品、生物化工为主导的五大特色产业。
   2006年,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7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2006年增长68%,税金增长145%,其中陶瓷、鞋服和食品等园区主导产业,其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园区税金总量的32%、21%和16%。骨干企业对园区经济贡献尤为明显,龙恒食品、环球陶瓷、康舒陶瓷3家企业纳税之和占园区税收总量的近40%,龙恒食品建成投产仅半年时间,纳税400多万元。
   2008年,园区落户企业100多家,其中投产企业72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有30余家;招商签约资金25.62亿元,比2007年增长113.9%;实际到位资金11.82亿元,比2007年增长45%;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比2007年增长63.4%;实现税金6800万元,比2007年增长51%;吸纳从业人员1.1万人。2009年,园区拥有各类企业126家,其中投产企业86家。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增加值8.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3.5%和27.7%。2011年,园区落户企业163家,其中投产企业92家,全年园区主营业务53.2亿元,实现税金2.12亿元,从业人员13299人。
   江西黎川民营科技园 地处中心城区南部,紧临黎川新城区,是该县为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而设的现代科技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千米,实际开发面积3000亩,初步形成以陶瓷为支柱的系列科技型产业。2008年有入园科技型企业15家,其中,陶瓷企业10家,农林生态、机电、化工等产业科技企业5家,成为该县工业的领头雁,有力地带动园区科技产业的发展。2009年,园区建成面积4.67平方千米,实现“5通1平”和绿化、亮化、美化。该年,黎川民营科技园园区非公企业126家,其中投产企业8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亿元,实现税金9108万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23.1%、46.2%、62.9%。该年,园区新增陶瓷企业6家、配套企业2家。园区先后被评为全省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全省民营科技园;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通过省环保厅审批。该年,园区引进项目46个,其中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陶瓷生产企业扩大至24家,有日用瓷、耐热瓷、卫生瓷、工艺瓷等58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10多家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到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恒兴食品有限公司 2006年8月成立,占地面积100亩,资产总额6000万元。企业主要生产烤鳗、冻鳗、熏鳗系列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公司全部采用先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使用的烤鳗生产线是国内最先进,全国最长、最宽的可年产烤鳗5000吨。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亿元,增长10.2%;实现税金545万元,利润总额821万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15万元,增长49.3%;实现税金1016万元,增长86.4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