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600
颗粒名称: 一、粮食加工
分类号: F727.564
页数: 1
摘要: 1951年冬,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兴办了“利民”制米厂,用柴油机带动小米斗加工大米。1953年冬,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取消了粮食自由市场,粮食购销业务统归粮食部门独家经营,“利民”米厂划归粮食局管理。从此,在县城建立粮食加工总厂,水南、戴坊设立分厂。1958年开始,全县各公社陆续办起了大米加工厂,用柴油机带动米斗为农村群众加工大米。1964年,每个生产队都有机米设备,70年代中期,又有手扶拖拉机带动机米斗,机米设备更为普遍,大多数群众可就近加工口粮。自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大幅度增产,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引导农民进行粮食转化成副食品,如利用粮食加工成干粉、面条、糕点等等,扩大了加工范围。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粮食加工

内容

建国前,本县粮食加工用砻、碓、碾、磨等工具。工序先砻后春或碾。磨是将麦子磨成面粉做糕、饼、挂面和各种糖料果品。1951年冬,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兴办了“利民”制米厂,用柴油机带动小米斗加工大米。1953年冬,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取消了粮食自由市场,粮食购销业务统归粮食部门独家经营,“利民”米厂划归粮食局管理。从此,在县城建立粮食加工总厂,水南、戴坊设立分厂。1958年开始,全县各公社陆续办起了大米加工厂,用柴油机带动米斗为农村群众加工大米。1964年,每个生产队都有机米设备,70年代中期,又有手扶拖拉机带动机米斗,机米设备更为普遍,大多数群众可就近加工口粮。到1984年,全县设有全民所有制粮食加工厂6个,分布在县城、江边、万崇、莲塘、湖溪、望仙等地。1985年县粮食局粮油工业公司所属5家米厂,有职工105人(其中借用大集体职工25人),拥有碾米机砻7台,斗11台,年加工大米26320.9吨。自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大幅度增产,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引导农民进行粮食转化成副食品,如利用粮食加工成干粉、面条、糕点等等,扩大了加工范围。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