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病防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52
颗粒名称: 二、防病防火
分类号: F326.27.56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没有森林病虫防治机构,常出现大片森林被白蚁蛀蚀和松毛虫食光整山松叶,山主毫无对策。国后,本县森林的病虫害最严重的是1960年发生的马尾松毛虫、星天牛虫害,有1.29万多亩松木遭受伤害。县人民政府为防治松毛虫的发生和蔓延,先后在鹏州、戴坊、龚坊、公溪等公社,发动群众用白僵菌、烟雾剂和人工捕捉等方法,防治松毛虫取得较好效果。调查了社、队28个,森林面积63.70万亩,受害面积2.904万亩。建国后,虽设有防火机构和人员,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减少了森林的损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火灾仍时有发生。1950年至1985年,年均发生山火14起,年均烧毁面积6576亩。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森林火灾

内容

防病建国前,没有森林病虫防治机构,常出现大片森林被白蚁蛀蚀和松毛虫食光整山松叶,山主毫无对策。
  国后,本县森林的病虫害最严重的是1960年发生的马尾松毛虫、星天牛虫害,有1.29万多亩松木遭受伤害。县人民政府为防治松毛虫的发生和蔓延,先后在鹏州、戴坊、龚坊、公溪等公社,发动群众用白僵菌、烟雾剂和人工捕捉等方法,防治松毛虫取得较好效果。
  1979年至1980年,全县开展了森林病虫害初查和复查工作。调查了社、队28个,森林面积63.70万亩,受害面积2.904万亩。采集虫子标本1818号,病虫害标本339号,摸清了全县主要树种病虫种类、危害程度和分布范围。1981年农林垦殖局设立了昆虫标本室,并建立了林业虫情预测网。下设龚坊、戴坊、鹏州、石陂、牛田5个测报点;又设湖坪、招携、坪溪、谷岗4个竹蝗测报点。同时建立了县苗圃、县林科所2个苗木病虫害测报点,对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防火山火为害森林自古以来连年都有发生,建国前,更为严重,年有蔓延数十天焚毁数万亩森林而无人过问的现象(烧毁面积无可考)。
  建国后,虽设有防火机构和人员,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减少了森林的损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火灾仍时有发生。50年代发生火灾236起,烧毁森林面积93164亩。60年代发生森林火灾82起,焚毁面积79880亩。70年代发生火灾170起,烧毁面积50514亩。1981年至1985年发生火灾47起,烧毁面积13179亩。1950年至1985年,年均发生山火14起,年均烧毁面积6576亩。火灾逐年递减,60年代比50年代减少14%;70年代比60年代减少36%;80年代中期比70年代中期减少7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