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选用农家良种时期(1950—195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25
颗粒名称: 推广选用农家良种时期(1950—1956年)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1
摘要: 1956年以前,本县基本上沿用建国以前的农家品种,当时主要品种有:早稻是野禾子、六十工、柳条子、彭夫子等19个品种;一季早稻是懒担粪、湖北迟、宜黄早等15个品种;早糯是鱼子糯、黄丝糯等3个品种;一晚是大白米、乌谷白等26个品种。以上品种只有9个品种是早熟,清明前后播种,大暑前后成熟。栽种早熟品种,主要为解决青黄不接时粮荒困难,其余品种均属迟熟,只能栽种一季稻。这些农家品种适应性强,能抗病虫害,省工省肥,但茎秆高、叶披散、易倒伏,亩产200多斤。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农家品种

内容

1956年以前,本县基本上沿用建国以前的农家品种,当时主要品种有:早稻是野禾子、六十工、柳条子、彭夫子等19个品种;一季早稻是懒担粪、湖北迟、宜黄早等15个品种;早糯是鱼子糯、黄丝糯等3个品种;一晚是大白米、乌谷白等26个品种。以上品种只有9个品种是早熟,清明前后播种,大暑前后成熟。栽种早熟品种,主要为解决青黄不接时粮荒困难,其余品种均属迟熟,只能栽种一季稻。这些农家品种适应性强,能抗病虫害,省工省肥,但茎秆高、叶披散、易倒伏,亩产200多斤。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