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东乡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11691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东乡县的灌溉效益 |
分类号: | S275 |
页数: | 2 |
页码: | 137 |
摘要: | 民国时期及以前,县内无大的水利设施,只靠小型塘、陂维持10天半个月的灌溉。民固37年,伞县车灌、引灌总面积33万亩,平均抗旱能力半个月,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4%;抗旱30天左右的面积4万商,占7.79%;抗旱10~20天面积27.5万亩,占53.6%;其余近35%的耕地无水利设施,即“望天讨水”的高排田。北港下游岗上积、马墟一带,1957年前,一次降雨100毫米就淹没沿河低洼田1.5万亩左右。1958年后,北港中、上游陆续建成100多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6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32%,发挥了防洪、灌溉效益。1961年以来,一次降雨l00毫米时,北港下游低洼地区基本上达到洪水不出槽,不漫堤,不成灾。 |
关键词: | 东乡县 灌溉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