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东乡县的灌溉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6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东乡县的灌溉方式
分类号: S275
页数: 1
页码: 137
摘要: 流灌清末至民国时期,县内北港上、中游拦河修坝,高、中丘地带修筑山塘,靠近河溪、山塘的地方,开渠挖圳,少部分稻田可以引水流灌。民国37年,陂堰雨后半个月内引用流量14.8立方米/秒,折合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流灌面积13万亩;山塘蓄水量600万立方米,流灌面积7万亩,全县合计流灌面积20万亩。1952年增加到22.11万亩。塘总容量21635万立方米,小开挖主干渠道365条,伞长387.5公里,陂堰水闸引水渠760条和数以万计的田间支、斗、农渠,形成了一个库库相连,库塘相通,渠港相通,库渠相连的灌溉网络,全县流灌面积达295850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1.18%。电灌,始于1964年,到1985年,全县电灌面积39634亩。
关键词: 灌溉 东乡县

内容

流灌清末至民国时期,县内北港上、中游拦河修坝,高、中丘地带修筑山塘,靠近河溪、山塘的地方,开渠挖圳,少部分稻田可以引水流灌。民国37年(1948年),陂堰雨后半个月内引用流量14.8立方米/秒,折合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流灌面积13万亩;山塘蓄水量600万立方米,流灌面积7万亩,全县合计流灌面积20万亩。1952年增加到22.11万亩。到1985年,各类水库…塘总容量21635万立方米,小(二)型以上水库)开挖主干渠道365条,伞长387.5公里,陂堰水闸引水渠760条和数以万计的田间支、斗、农渠,形成了一个库库相连,库塘相通,渠港相通,库渠相连的灌溉网络,全县流灌面积达295850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1.18%。
  提灌有灌、机灌、电灌3种方式: 车灌,是县内传统灌溉方式,行人力水车和牛力水车之分。人力水车置塘畔溪旁,用双手推拉的叫绞车;用双脚踏的叫脚踏水车。牛力水车,以近港沿河的马墟、岗上积、铁…、新溪、南辽等地居多,置磨车盘于港畔河岸,用牛拉磨车盘,带动水车提水灌田。民国37年(1948年),全县车灌面积13万亩。1965年增加到15.4万亩。随着内燃机抽水站的发展,人力水车逐下减少,脚踏水车、牛力水车濒于淘汰。
  机灌,始于1955年,依靠水源设置,以内燃机为动力抽水灌田。主要分布于沿河港、滨湖地区。到1985年,全县机灌面积18789亩。
  电灌,始于1964年,到1985年,全县电灌面积39634亩。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