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东乡县的捕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65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东乡县的捕捞
分类号: S97
页数: 2
页码: 119
摘要: 以润溪港捕捞最多,南、北港次之,其他港溪,或源短流急,或港段旱季干涸,无鱼可捕。建国后,普及池塘养鱼,尤其是推广水库大面积养鱼和发展稻田养鱼,不断丰富了县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的出水产量逐步增加。不同鱼网捕鱼的种类也各有不同,粘网以捕上层水域的鱼群为主;围网既可捕上层水域的鱼群,也可捕底栖鱼类。围网、撒网、捆网都要用船作运载工具。药鱼民国时期及以前,有的村庄群众用辣蓼草、缸子(巴豆)、人尿等混合制成土毒药放到河溪或池塘中,经药过的河段、池塘,鱼类几乎死光。建国以来,也有用农药毒鱼事件,县人民政府严令禁止。
关键词: 捕捞 东乡县

内容

一、捕捞量明、清及民国时期,天然捕捞是民间食鱼的主要来源。以润溪港捕捞最多,南、北港次之,其他港溪,或源短流急,或港段旱季干涸,无鱼可捕。
  建国后,普及池塘养鱼,尤其是推广水库大面积养鱼和发展稻田养鱼,不断丰富了县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的出水产量逐步增加。1985年,全县鲜鱼出水产量达352万斤,为1949年的2倍。 二、捕捞工具与方法网捞传统工具有麻纺三角网、撒网、拦网、扳罾、粘网。60年代,织网的材料改用尼龙丝,提高了捕鱼效率。不同网具的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撒网一般是2人乘坐小鱼船,冲浪追捕鱼群;扳罾各自为战,在洪水季节,选择迴水水域,间歇起网。不同鱼网捕鱼的种类也各有不同,粘网以捕上层水域的鱼群为主;围网既可捕上层水域的鱼群,也可捕底栖鱼类。围网、撒网、捆网都要用船作运载工具。1985年全县有非机动渔船210艘,总载重量83吨,机动渔船1艘(20马力),载重4.5吨。到1985年,县内还缺乏深水捕鱼技术,中型水库捕捞作业,往往还借助于外县深水捕捞队。
  干塘起鱼用抽水机或其他工具把小水库和池塘的水抽干捕捉鱼虾。
  夜照春夏之交,渔人手持电筒或火篓带上钗鱼工具,到水圳、田沟或水田中抓鱼。
  钓鱼一般分五种:一用钓竿垂钓;二用小竹制成自动弹钓鱼竿;三用铁钩探洞钓鳝鱼;四夜钓;五滚钩钓鱼,在一根几十米长的绳上,系上数以百个钩,放在水中钓鱼。
  鸬鹚捕鱼县境仅马墟南坪素有养鸬鹚捕鱼的技术。
  笼捕以细竹破开制成漏斗状的竹笼,中间设漏斗状活卡,利用鱼类喜欢逆水向上猛游的特性,雨季将笼置于塘缺、水圳间,鱼经活卡进入笼中,无法回游被抓。
  药鱼民国时期及以前,有的村庄群众用辣蓼草、缸子(巴豆)、人尿等混合制成土毒药放到河溪或池塘中,经药过的河段、池塘,鱼类几乎死光。建国以来,也有用农药毒鱼事件,县人民政府严令禁止。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