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乡县的养殖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6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东乡县的养殖业
分类号: S964
页数: 2
页码: 117
摘要: 建国后,1953年增加到19367口。l958年起,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和修建道路及其他基建的需要,陆续废除了部分池塘,到1985年,池塘减少到1万口左右,水面6600亩。这些塘位于村前屋后及田畈中,饵料充足,大部分池塘具有当年放养当年起鱼的优势。但利用的不多,民国38年全县池塘养殖面积仅250亩,年产鱼不及l万斤。1966年后,池塘养鱼逐年增多。1985年,池塘大部分包产到户或联户经营,池塘养殖面积达8964亩,鲜鱼总产量11104担。
关键词: 东乡县 养殖

内容

一、池塘养鱼境内池塘分布四境,旧志载,清同治八年(1869年),全县承担赋税的成熟塘147口、湖9处,总面积14488亩;民国37年(1948年)有池塘18886口。建国后,1953年增加到19367口。l958年起,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和修建道路及其他基建的需要,陆续废除了部分池塘,到1985年,池塘减少到1万口左右,水面6600亩。这些塘位于村前屋后及田畈中,饵料充足,大部分池塘具有当年放养当年起鱼的优势。但利用的不多,民国38年(1949年)全县池塘养殖面积仅250亩,年产鱼不及l万斤。1966年后,池塘养鱼逐年增多。1985年,池塘大部分包产到户或联户经营,池塘(含小山塘)养殖面积达8964亩,鲜鱼总产量11104担。
  一、水库养鱼东乡发展水产主要靠水库养鱼。1985年全县水库总水面79235亩。1965年以来,先后在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25座水库,建立了商品鱼生产基地,养殖水面达50973亩,占水库总水面的64.27%,1965~1985年,全县水库鲜鱼起水总产量159011担,年平均产量7572担,1985年产量达19675担。
  三、河港养鱼东乡境内河港水面约19939亩,可养殖水面只有3506亩,占河港水面的17.5%。1985年已利用河港水面2900亩,全年捕捞鲜鱼2702担,比1980年增长3倍。
  四、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1983年推广的养殖新技术,当年在黎墟乡普涵塘两家养鱼重点户试点,5亩稻田年产鱼200斤。1985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9700多亩,产鱼1455担。
  五、河蚌育珠 1972年冬,国营幸福水库引进三角蚌5000斤试验育珠成功,到1979年止,累计产珍珠40.38斤,产值25501元。1980年育珠场发展到8个;尔后,由于珍珠滞销,1985年育珠场只有3个。1981~1985年,全县珍珠总产量130市斤,年平均产量26市斤。
  三角河蚌是培养珍珠的载体,以往全由外地购进。1980年在县境马墟梁家一带发现三角蚌资源;1982年,国营横山水库人工繁殖三角蚌又获成功,从此,全县发展育珠的物原自给有余。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