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乡县的果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595
颗粒名称: 一、东乡县的果树
分类号: S66
页数: 2
页码: 104
摘要: 东乡县境栽培历史较长的果树有板栗、枣、毛桃、梨、李、梅子、柑桔等,葡萄、石榴也有少量栽培。板栗盛产于虎形山、瑶墟、长林、王桥、黎墟等乡,历史最高年产量1700担。枣境内分布较普遍,村前屋后种植者居多,以小蜜枣为主。产品由土产公司统一收购,加工成蜜饯,销售各地或出口。民国时期的老梨园由于没有更新,树龄老化,全县梨产量由历史最高年的2000担下降到1985年的581担。桃零星分布于各村,品种为毛桃。野生果以虎形山、王桥、黎墟、瑶墟的杨梅、猕猴桃、毛栗著称。1973年开始,先后在孝岗镇、小璜、虎墟、店前、王桥、红星、红亮、虎形山等乡(场)的红壤岗地上建立13个较大的柑桔场。
关键词: 东乡县 果树

内容

东乡县境栽培历史较长的果树有板栗、枣、毛桃、梨、李、梅子、柑桔等,葡萄、石榴也有少量栽培。
  板栗盛产于虎形山、瑶墟、长林、王桥、黎墟等乡,历史最高年产量1700担。
  枣境内分布较普遍,村前屋后种植者居多,以小蜜枣为主。唯长林坪里、湖岭一带有成片大蜜枣林(本地惯称糠枣),历史最高年产量3200担,1985年下降到1571担。产品由土产公司统一收购,加工成蜜饯,销售各地或出口。
  梨早年民间多在村前屋后零星种植。民国35年(1946年),始有乡绅引进良种梨苗,陆续建立了私人梨园四处: 1968~1985年,先后有红光垦殖场在新田、东乡磷肥厂在何坊水库西侧和老虎岗辟建新梨园,总面积150亩。民国时期的老梨园由于没有更新,树龄老化,全县梨产量由历史最高年的2000担(每担合100斤,下同)下降到1985年的581担。
  桃零星分布于各村,品种为毛桃。1960年,东乡磷肥厂和红星垦殖场引种水蜜桃与蟠桃。1985年,全县桃产量478担。
  李长林乡珠山,瑶墟乡万石塘为集中产地,历史最高年产量400担,1985年下降到150担。
  柿盛产于长林坪里、马墟赤岸等地,1985年全县柿产量991担。
  柚分布县境各地,栽培历史悠久,最高年产量3400担左右。
  野生果以虎形山、王桥、黎墟、瑶墟的杨梅、猕猴桃、毛栗著称。柑桔早年部分村庄有零星单株。1973年开始,先后在孝岗镇、小璜、虎墟、店前、王桥、红星、红亮、虎形山等乡(场)的红壤岗地上建立13个较大的柑桔场。1984年以来,进一步把柑桔生产列入突破性的生产项目,出现了家庭联户集资“种桔热”,两年内全县新发展了78个柑桔经济联合体,种植柑桔200余亩。到1985年全县温州蜜桔园地总面积发展到8215亩,保有量3860亩,已进入盛产期的桔园1000余亩,1984~1985年,全县平均每年产柑桔4100多担,为1982~1983年两年产量总和的117.8%,比1981年增长4.5倍。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