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方言第一节概说南丰地处抚州地区东南隅,四邻与南城、黎川、广昌、宜黄、宁都及福建建宁交界。由于相互间交流影响,使南丰方言与各邻县有不同程度的相近。同时,历史上外来移民与客商或多或少地将各自的方言带入南丰,也影响着南丰方言的形成。
唐代以来,河朔旧族自原籍或赣中、赣东、闽西北、赣南相继迁入。据1982年《南丰县地名志》载,全县能判定历史上由外籍迁入建村的共340个村,其中来自抚州、南城等赣语区的有140村(约占40%),来自广昌、宁都等客家话区的有34村(占10%),来自福建(包括赣语区、客家话区)的有52村(约占15%),此外还有历史上来自中原或其他省和1969、1970年来自浙江省淳安县的移民。
由历史沿革、人口迁居可看出,南丰方言的形成主要受赣语影响,其次受客家话影响。
南丰方言属赣方言区抚广片,与广昌最近似,兼有赣语和客家话的特点,是赣语和客家话的过渡地带。主要特点有: 1.没有浊声母[b、d、g、dz、电、z、Fi](赣语、客家话同),有[v](有别赣语、客家话)。
2.塞擦音和擦音只有[ts、ts‘、s](赣语、客家话同)。
3.有[—m、—n、—蛔韵尾(客家话特点)。
4.有[—p、—t、—7]韵尾(赣语无[—p]有[—k],客家话无[—7]有[—k])。
5.把普通话部分念[t]的字念[t‘](赣语特点)。
6.[h]同[u]相拼时念[f]。
7.古全浊声母逢今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四声都读送气清音(赣语、客家话常例)。但少数语汇性的字,如佢群、辫并、笨并、队定、赠从,不送气(同客家话,不同赣语)。
8.梗摄字今逢低元音、后元音收[η]尾,逢前元音收[n]尾,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赣吾、客家话同),如争、生、平、命、轻、听、请等。
9.影母开口呼一般读[η]声母(赣语),也可读零声母(客家话)。
10.“裤”读[k‘]声母(赣语),不读[f]声母(客家话);“产”读[s]声母(赣语),不读[ts‘]声母客家话)。
11.入声不按古清济南市分阴阳,而是按不同塞尾韵分低入和高入。
12.词汇上说“食饭食茶”(客家话)、“是”(赣语)、“徛”(客家话)。
南丰与广昌两县建置隶属关系十分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的联系也比抚广片其他地方的联系更为广泛,故两县方言较为接近。如: 1.都说“食饭、食茶”,不说“喫饭、喫茶”。
2.影母开口呼字基本上不拼[η]声母,而拼零声母。
3.案母齐齿呼字不读[t]声母 “我的”说“我箇” 4.透定母开口呼字读[h]声母。
5.去声调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南丰境内各乡村方言大致相同,只是与邻县交界的乡村腔调区别较大。如,傅坊乡田陀等地老年人讲的是建宁话,“食饭”说〓,“水”说〓。西溪乡大多说的是宜黄、广昌、南丰、宁都杂糅交融的话。沙岗乡操坊、熊坊等地带有宜黄腔。洽湾乡西坪、长岭等地带有南城腔。东坪乡各村、太源乡陆家村等带有黎川腔。傅坊、石咀、波罗、洽村等地带有广昌腔。
本志所记的是以琴城话为代表的“本地腔”。用“[]”表示国际音标,用“□”表示无字或尚未考证出本字者。
第二节语音声母南丰方言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21个声母(见表31-1)。
表31-1 南丰方言声母表南丰方言声母的主要特点有: 1.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如:步并、别并、盘并、跪群、杰群、葵群、旗群、全从、权群、曹从、巢崇、潮澄、桥群、从从、虫澄、穷群、锄崇、除澄。但古定纽读喉擦音[h],如道、夺、同;奉纽读唇齿擦[f],如坟;邪纽读舌尖前擦[s](如寺)和舌面前擦[G](如羡);禅纽读舌面前擦[G](如承)和舌尖前擦[s](如时);匣纽读唇齿擦[f](如回)和喉擦[h](如霞)。
2.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如哑、哀、挨、安、恶等,既可读零声母(客家话特点),也可读[η]声母(赣语特点)。
3.透、定母开口和合口字都读[h]。例: 透开口拖套跳贴汤定开口大豆甜但堂透合口腿踏脱妥痛定合口度段突同毒 4.来母字齐齿呼不读[t],仍读[1]。
5.[f-]、[hu-]不分,只有[f]声母,如化、华等晓匣合口字读[f]。
6.微母(如万)、影母(如冤)、云母(如远)不读零声母,而读[v]声母。
7.泥母(如你)、疑母(如牛)、日母(如揉)齐齿呼字不读[n]读[n]。
8.[n]和[1]不混读,泥母读[n],来母读[1]。
9.不分尖团,精组声母和见晓组声母在今细音前读音相同,如“酒”等于“九”。
l0.没有〓、〓、〓,知组、庄组、章组字一般读为[t]、[t‘]、[s]或〓、〓、〓,如张[t—]、肠[t‘—]、丈[t‘]、庄[t—]、疮[t‘—]、床[s—]、蒸〓、称〓、升〓等字。
韵母南丰方言包括声化韵母〓在内,共有75个韵母(见表31-2)。
表31-2 南丰方言韵母表南丰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有: 1.主要元音音位[a]、[o]、[ε]、[i]、[u]、[y]舌位偏央,其中[o]、[u]、[y]唇形偏展。
2.无〓、〓,遇摄三等鱼韵、流摄一等、臻摄开口一等,主要元音是[ε]。
3.梗摄字大都有文白两读,如: 生〓(白)〓(文) 惊〓(白)〓(文) 4.止摄唇音字,读为单元音韵母,如陪〓、美〓。
5.咸、深摄字保留[m/p]韵尾。
6.果摄歌、戈韵字,属舌齿唇音的,读为开口呼[—o]韵,如多〓;属喉牙音的,读[—o]或[—uo],如歌〓、课〓0。
在音位处理上,有下列3点需说明: 1.按实际音值,后元音还有半低[〓]与半高[o]之分,如落〓、戳[t'〓]、园〓,今按宽式统记[o];前元音还有半高[e]与半低[ε]之分,如食〓、佢〓,今按宽式统记[ε]。
2.元音化的鼻辅音[m]、[n],不仅可以自成音节〓、〓,而且可因调不同而区别意义,如〓(唔,表惊异而又不满的叹词),〓(唔,表应允叹词)。
3.通摄透定母字通、桶、痛、同、动、洞有文白异读,文读[t‘uη],白读[huη]。在南丰方音系统中,通摄透定[uη]韵与其他声纽[uη]韵字互补,同一音位,故可作[uη]韵母记音,又记作[η]。
声调南丰方言共6个声调(见表31-3)。
表31-3 南丰方言单字调表南丰方言声调的主要特点有: 1.去声不分阴阳,其调型不是降调(抚广片特点),而是降升调。
2.入声依古摄韵尾分类,咸深山臻摄韵尾阴入,调值低;宕江曾梗通摄韵尾阳入,调值高。
3.阳平调类受送气影响,实际音值有分化,非送气一类为中半升调tl34,如才[t‘ai,1]。送气一类为高半升调〓,如台〓(即喉擦音h,如铜〓白)。今按宽式统记为〓。
4.阴入实际调值为〓,今按宽式记作〓。
5.次浊上声读阴平,如:五、女、染、老、暖、买、网、有、米、尾、远等字。全浊上声多读阴平,如:柱、是、似,少数读去声,如:市、件等字。一般地有阴平与去声、白与文两读,如:近〓(文)〓(白)。
声韵配合关系表31-4 南丰方言声韵配合关系表声韵配合关系,从声母看,主要与发音部位有关;从韵母看,主要与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有关。表里能相拼的记(十),不能相拼的记(一)。
南丰方言声韵配合的主要特点有: 1.[p—]、[p‘—]、[m—]能拼的合口呼韵母只限于以[u]为主要元音的[u]、[uη]、[ut]、〓四个,其余如[ua]、[uo]、[uai]等以[u]为介音的,都不能相拼。
2.能与四呼拼的声母有[t]、[t‘—]、[1]三个。
3.能与开口呼拼的声母最多,仅〓、〓、〓、〓除外;能与撮口呼拼的最少,仅[t—]、[t‘—]、[l—]、〓、〓、〓、〓可能。
4.〓、〓、〓、〓拼齐齿呼和撮口呼,舌尖音[s—]只能拼开口呼和合口呼,[ts—]、[ts‘—]只能拼开口呼[ε]。
5.跟南昌方言相同的唇齿清擦声母[f—]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又南丰[f—]声母可与齐齿呼韵母相拼。
6.喉擦声母[h—]可与开口、齐齿、合口呼韵母相拼。
7.因南丰有唇齿浊擦声母[v—],故零声母不与合口呼韵母相拼。
表31-5 南丰方言基本音节表(593个) 第三节词汇主要特点南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有同有异。不同点有二: 词义相同,词形有别方言与普通话同义异词的现象,在南丰方言中的主要表现,一是词义相同,构词词素颠倒,如“公鸡”(普通话)称为“鸡公”(南丰话),“灰尘”(普通话)称为“尘灰”(南丰话);二是词义相同,词素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如“衣服”(普通话)称为“衣裳”(南丰话),“热水”(普通话)称为“滚水”(南丰话);三是词义相同,音节数量不同,如“窗户”(普通话)称为“㦿” 〓(南丰话);四是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如“工具”(普通话)称为“家事”(南丰话),“炊事员”(普通话)称为“厨倌”(南丰话)等。
词形相同,词义有异同一词语的词义在南丰方言与普通话中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成同词异义的现象。常见的词义变化有3种: 一是词义扩大,即一些词语在普通话里涵义较窄,而在方言中,它可以用来兼表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其涵义得到了扩大。
例:浓〓——在南丰方言中还用来兼指稠的一部分涵义。如“葛碗粥老浓”。
食〓——古语词在南丰方言中的保留。南丰方言中除吃饭外,还用来兼指喝酒、抽烟等。如“食酒”、“食烟”。
二是词义缩小,即一些词语在普通话中的涵义较广、在南丰方言中的涵义缩小了。
例:“放”,在南丰方言中已没有了“搁置”的意义,而仅保留“松动”、“往下送”的意义。如“手一放碗就打烂了”(手一松动碗就跌破了),“放排”(把排往下送)。
三是词义转移,某些词语本来是共同的,但在南丰方言中词义已经转化了。有的是部分转化,与原词的意义还有明显的联系。如“走”不指行路,而指跑步、逃跑。
四是词性活用。形容词“暖壶酒”的“暖”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此外,还有词义相近、词形全异的固定词语。如“滑鱼羹”〓,近似于普通话的“糟糕”、“倒霉”意,但还有埋怨对方造成意外不顺利的意味。
分类词表本节基本上按照《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排列,补收了一些南丰方言特有的词汇。破折号之前是词目,之后是南丰话。南丰话用字与词目相同时不重复。方言中意义相同的条目用竖线“|”分开。
(1) 太阳一热头〓 月亮——月光〓 打雷——响雷公〓 闪电——□闪焰〓 下雨——落雨〓 下雪——落雪〓 冻冰——结冰〓 雹——雹俚〓 刮风——动风〓 (2) 灰尘——尘灰〓 石灰——〓 泥土——泥巴〓 凉水——冷水〓 热水——滚水〓 烧水〓 开水——烹水〓 煤——〓 锡——〓 磁石——吸金石〓 (3) 乡村——乡下〓 (赶)集——圩〓 胡同——巷〓 房子——屋〓 屋子单间——间俚〓 厢房——食口间□〓 正房——正间〓 窗户——㦿〓 门坎儿——门□〓 厕所——茅屎〓 冬屎〓 厨房——厨下〓 烟囱——烟筒〓 (4) 男人——男客人〓 女人——女客人〓 小孩儿——细人仔〓 男孩儿——崽俚家〓 女孩儿——新人家〓 老头儿——老弯人〓 单身汉——打单身〓 医生——郎中〓 厨子——厨倌〓 乞丐——扫食箇〓 (5) 父亲——爷爷〓 爸爸〓 母亲——姆妈〓 祖父——公公〓 祖母——妈妈〓 兄——〓 哥哥〓 弟——〓 姐——霞〓 妹——〓 伯父——伯伯〓 叔父——叔叔〓 伯母——大姆妈〓 叔母——婶婶〓 外祖父——娅公〓 外祖母——娅婆〓 婆婆〓 儿子——崽〓 儿媳妇——新妇〓 女儿——〓 女婿——郎婿〓 舅——母舅〓 舅母——母妗〓 姑母——〓姑(父姐)〓 家家(父妹)〓 姨——姨姨〓 内兄——大丘〓 内弟——〓丘〓 弟兄——兄弟〓 姊妹——〓 夫——老公〓 妻——老婆〓 夫妻——两公婆〓 妯娌——叔娣娘〓 (男子娶媳妇)——舞亲〓 归亲〓(女子)出嫁——行嫁〓 嫁人〓 (6) 头——脑〓 脸——面〓 额——〓 鼻子——鼻□〓 眼——〓 眼珠儿——眼乌珠〓 耳朵——〓 舌头——□〓 脖子——颈〓 胳臂——脥膊〓 左手——〓 右手——〓 大拇指——大脑手指〓 食指——二脑手指〓 中指——三脑手指〓 无名指——四脑手指〓 小拇指——细脑手指〓 指甲——手指甲〓 腿〓 膝盖——膝头芒〓 裸体上身——文身〓 赤膊〓 裸体下身——□□〓 (7) 病了——坏了〓 食热了〓 泻——泻肚俚〓 发疟子——打摆子〓 瘸子——瘸俚〓 驼背——弓俚〓 死了——过了〓 享了福〓 葬——安葬〓 埋〓 诊病——摸脉〓 (病)轻了——轻松了〓 好滴俚〓 站立——徛〓 (8) 衣服——衣裳〓 涎布——脯隔〓 尿布——褯席俚〓 毛巾——洗面手巾〓 肥皂——碱〓 洗脸水——洗面水〓 凳子——凳崽〓 桌子——桌俚〓 抽屉——屉斗〓 糨糊——糊〓 火柴——自来火〓 抹布——揉擦布〓 羹匙——条羹〓 碓——〓 绳子——索〓 轮子——〓 滚子〓 伞——〓 (9) 早饭——朝饭〓 午饭—— 昼饭〓 晚饭——夜饭〓 面粉——灰面〓 馒头——〓 馍馍——〓 包子——包俚〓 馄饨——清汤〓 菜——下箇〓 醋——〓 猪油——猪羔〓 豆豉——〓 盐——〓 白酒——烧酒〓 黄酒——水酒〓 泔水——〓 (10) 公猪——猪牯〓 母猪——猪牳母〓 公牛——牛牯〓 母牛——牛牳〓 公狗——狗牯〓 母狗——狗牳〓 公鸡——鸡公〓 母鸡——鸡牳〓 鸡巷〓 麻雀——禾雀仔〓 雁——〓 燕子——燕俚〓 乌鸦——〓 老虎——〓 猴子——猢狲〓(雄)猫——猫咪牯俚〓 (雌)猫——猫咪牳俚〓 蛇——〓 老鼠——〓 蚯蚓——河鱼〓 蚂蚁——蚁俚〓 蜜蜂——蜂俚〓 苍蝇——蝇俚〓 蚊子——蚊俚〓 蜘蛛网——蜘蛛膜俚〓 (11) 麦——麦子〓 米——〓 玉米——玉骨黍〓 大豆——豆俚〓 砂炒蚕豆——〓 葵花子——〓 蒜——大蒜〓 菠菜——玻璃菜〓 白菜——〓 茄子——茄俚〓 红薯——薯崽〓 辣椒——茄椒〓 橄揽——〓 荸荠——马子〓 桃——桃俚〓 藕——〓 桔子——桔俚〓 (12) 事(儿)——事[Sε J] 东西——〓 地方——所在〓 时候——〓 原因——来由〓 缘故〓 声音——声〓 味道_——〓 颜色——面色〓 相貌——〓 年龄——年纪〓 工作——做事〓 (13) 我——〓 你——〓 他——佢〓 我们——我伲〓 咱们——我葛多人〓 㑃俚〓 你们——你葛多人〓 忸俚〓 他们——佢许多人〓 〓俚〓 大家——齐家〓 谁——曷个〓 什么——什俚〓 (14) 一位客人——一个客〓 一双鞋——一双鞋俚〓 一张席——一床席〓 一床被——一床被窝〓 一支笔——一管笔〓 一头牛——一只牛〓 一条猪——一只猪〓 一只鸡——〓 一条鱼——一只鱼〓 去一趟——去一转〓 (15) 今年——〓 明年——〓 去年——〓 往年——〓 今日——今朝〓 明日——明朝〓 后天——后朝〓 大后日——外后朝〓 昨天——昨日〓 前日——〓 大前日——现前日〓 上午——上昼〓 下午——晚间〓 下昼〓 清晨——早间〓 晓起〓 白天——日上〓 晚上——夜上〓 黄昏——夜边〓 (农历)正月初一——朝月初——〓 端午节——五月节〓 中秋节——八月节〓(农历)除夕——大年〓 (16) 头上——上头〓 脑上〓 下头——〓 脚下〓 当中——中间腰里〓 里面——里头〓 内里〓 前边——前头〓 外面——外头〓 上面——皮上〓 后边——背后〓 旁边——身下〓 侧坳〓 附近——团近〓 后边——㞘背〓 什么地方——曷块〓 (17) 吃饭——食饭〓 喝茶——食茶〓 洗脸——洗面〓 洗澡——做洗〓 谈天儿——讨天〓 不说话——不学事〓 不做声〓 没关系——冒什俚〓 遇见——碰到〓 等到〓 遗失——跌了〓 找到了——寻到〓 擦掉——突了〓 拣起来——捡起〓 提起来——提起〓 选择——拣〓 藏——园〓 玩——偎〓 跑——走〓 走——行〓 手触动——〓 (衣服)破了——烂了〓 欠——〓 做买卖——做生意〓 (用秤)称——〓 收拾(东西)——捡拾〓 对(如酒里对水)——合水〓 撒手——放手〓 放——搁〓 休息——歇〓 打盹儿——锄撼里〓 〓了——□到〓 知道——晓得〓 懂了——清楚〓 留神——留心〓 挂念——挂意〓 美——兆〓 丑——〓 坏(不好)——〓 要紧——〓 热闹——闹热〓 坚固——帮硬〓 肮脏——窝糟〓 咸——〓 淡——〓 稀(如粥太稀)——夸清〓 稠(如粥太稠)——砧浓〓 肥(肉)——〓 瘦(肉)——精〓 乖(如小孩真乖,不闹)——〓 顽皮——刮柴〓 革人〓 晚——晏〓 凸——趵〓 凹——纳〓 和(我和他)——〓 被(被贼偷走了)——得〓 从(从今天起)——〓 替(替我写封信)——帮〓 拿——〓 刚(刚来)——刚脚〓 刚(合适)——□□好〓 给——畀〓 故意——情意〓 幸亏——好在〓 净(净吃米,不吃面)——〓 第四节语法构词特点附加(词缀)利用词缀表示语法意义,在南丰方言中有广泛运用,其表现方式与普通话有不同。
“俚”尾和“崽”尾:南丰方言的“俚”和“崽”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作为构成名词的后缀,如“港俚”〓(普通话“河”)、“巷俚”〓(普通话“小巷”);“俚”的构词能力很强,还可跟形容性词根构成名词,如“圆俚”〓(普通话读圆形的汤圆),跟数词性词根构成名词,如“头俚”〓(普通话读“头目”,还可构成双音节代词,如“我俚”〓(普通话读“我”)。其次是“崽”〓,多用在指较小的东西上,如“港崽”〓、“鸡崽”〓(普通话读“小河”、“小鸡”)。
无“们”尾:人称代词的复数,表人名词的复数,除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有时可说“我伲”〓外,一般都是在前后加“咯多人”〓、“许多人”〓来表示。
“得”尾:动词后缀词尾,附有强调肯定能力意,如“食得”〓(普通话读“能多吃”)。
“杀”尾:形容词后缀词尾,附有达到高级程度意,如“□杀”〓(普通话读“很漂亮”)。
“霞”头:名词前缀,如“霞姊”〓(普通话读“姐姐”)。
重迭南丰方言广泛运用了重迭这一语法手段。重迭方式与重迭后的意义,有同有异,较异的如下: 名词重迭 A×A式的“圆弓圆”〓(指圆形的小物品)和××A式的“惹惹虫”〓(指撒娇的小孩)是特有的格式。
动词重迭较突出的格式有二:一是××A式,如“踅踅转”〓(指不断转动)、“骂骂起” 〓(指怒不可遏的叫骂)、“拱拱动” 〓(指蠕蠕地爬动)、“匹匹跳”〓(指急得暴跳起来);二是AABB式,如“□□喊喊”〓(指吆喝责骂)。
形容词重迭这方面的构词能力很强,词汇丰富,使南丰方言描述生动。其格式有:一是自迭加后缀的AA×式,如“乖乖俚” 〓(指规规矩矩地);二是前缀加重迭式××A,如“啦啦太”〓(指小孩长得高大);三是AABB式,如“客客气气”〓(指很客气);四是ABAB式,如“当圆当圆”〓(指圆圆的);五是B×BA式,如“絮弓絮扁”〓;六是ABB×,如“笑眯眯俚” 〓(指笑眯眯);七是A×AB式,如“鬼俚鬼气”〓(指鬼鬼祟祟)。
数量词重迭自具特色的有二:一是AAB式,如“滴滴俚”〓(指一点点);二是A×A式,如“捆打捆” 〓(指一捆)。
词语组合上的特点称数法省略凡两个以上复名数单位,最末的单位名称可以省去,如“一块六”、“二百五”;首位数为“一”,则“一”也可省去,如“尺八”、“斤半”。
量词的特殊用法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南丰方言中某些量词在与名词的搭配上,与普通话有不少差别,并有一些特殊的方言量词。例: 把〓——兼有普通话“把、支、辆、杆”等量词的部分职能。如“一把扇”(一把扇子)、“一把枪”(一支枪)、“一把汽车”(一辆汽车)、“一把秤”(一杆秤)等。
〓 〓——相当于普通话量词“把”字用法的一部分,如“一〓沙俚”(一把沙子)。
错〓——相当于普通话量词“段、截、根”的部分职能。如“一错树”(一段木头)、“一错瓠瓜”(一节黄瓜)。
只〓——相当于普通话的“头、匹、条、尾”等量词的用法。如“一只猪”(一头猪)、“一只马”(一匹马)、“一只狗”(一条狗)、“一只鱼”(一尾鱼)。
个〓——相当于普通话的“颗、粒、位”等量词的职能。如“一个豆俚”(一颗豆子)、“一个米”(一粒米)、“一个客”(一位客人)。
根〓——相当于普通话的“道、条”等量词的职能。如“一根壕圳”(一条壕沟)、“一根田坎”(一道田坎)、“一根路”(一条路)。
头〓——相当于普通话的“棵、株”等量词的职能。如“一头树”(一棵树)、“一头禾”(一株稻禾)。
门〓——相当于普通话的“种、件”等量词的部分职能。如“一门学问”(一种学问)、“一门本事”(一种本领)、“一门亲事”(一件亲事)。
□〓——相当于普通话的“股、线”等量词的职能。如“一□水”(一股水)、“一□光”(一线光)。
量词的省略南丰方言中,表度量衡单位和货币单位的量词,与数词组成“一+量+数+量”的形式时,可以省去前一个“一”和后一个量词,或省去后一个量词,如“一丈四尺——丈四”、“一斤六两——一斤六”、“一角五分——一角五”。
句序和句子结构特点几种句子成分的变化状语的位置状语在普通话中常置于谓语之前,而在南丰方言中却有部分状语可以置于谓语之后。如: 表频率、范围的状语 “你食滴俚凑”(你再吃一点儿) 表程度的状语 “咯俚暗忒了”(这处太暗了) 表时间的状语 “你哇起”(你先说) 表数量的状语 “食多滴俚”(多吃一点) 补语的位置表可能与否的补语,在普通话中通常是紧挨动词谓语放在宾语的前面,而在南丰方言中有时却可以把这个补语置于宾语之后。如“我俚打佢不赢”(我打不赢他),“佢哇得”(他可以批评)。
双宾语的位置在普通话中,双宾语句一般都是指人宾语(间接宾语)在前,指物宾语(直接宾语)在后。而在南丰方言中,有一些动词,如“摆”〓在习惯上却常要求双宾语句的指物宾语在前,指人宾语在后。如“摆一块钱我”(给我一块钱)。
有时为了突出物品,还可以把指物宾语提到动词前面,而把指物品数量的词留在动词后面,最后才是指人宾语。如“笔摆佢”(给他笔)。
几种句子结构上的特点 “来”、“去”句普通话常采用“主语+上(或到)+宾语+去(或来)”的形式,而南丰方言常采用“主语+去(或来)+宾语”的结构。如“我去街”(我上街去)、“我来城里”(我到城里来)。南丰方言还常采用“来”、“去”并用的连动式结构。如“我来去㐳〓俚”(我起来回到家里去)。
比较句南丰方言比较句的不等式结构式,与普通话有同有异。不同点是当形容词后面带有补语时,不用“比”字,而将形容词挪往前面,补语不和形容词紧连,仍在句子的最末尾,成“甲+形容词+乙+补语”式。如“我高你(一个脑)”(我比你高一个头)。
被动句南丰方言被动句的专用介词不是“被”,而是“得”。其结构是“主语+得+主动者+谓语”。如“我得蜂俚叮到了”(我被蜂咬了)。
是非式的疑问句南丰方言常用的是非疑问句句式是在谓语后面加上双重疑问语气词 “吗啦”。如“佢在写字,是吗啦?”(他在写字,是不是?),“你来猥吗啦?”(你来玩还是不来玩?)。
省略句在连动式套兼语式的复杂单句里,南丰方言可以省去中间的动词谓语。如“舞饭我食”是“舞饭摆我食”(做饭给我吃)的省略句式。
在“有”、“冒”复杂单句里,常用宾语与后置补语“得”的省略句式。如“佢有哇”是“佢咯个人冒什俚哇得”(他这个人没有什么可跟他说)的省略。
语法例句曷个啦,我是老三。(谁呀,我是老三。)〓 老四嘞?佢□□在和一个猥伴哇事〓。(老四呢?他正在跟一个朋友说着话呢。)〓 佢还冒哇完啊?(他还没有说完吗?)〓 还冒。哇不还有一下崽就哇完了啦。(还没有。大约再有一会儿就说完了)。〓 佢哇黏脚就行,曷样昼打昼还是在㐳俚嘞?(他说马上就走,怎么这半天了还在家里呢?)〓 你到曷块去?我去街。(你到哪儿去?我上街去。)〓 多特了,不要许样多,且要箇滴就够啦。(太多了,用不着那么多,只要这么多就够了。)〓 箇滴大,许滴细,箇两滴曷滴好滴滴里嘞?(这个大,那个小,这两个哪一个好一点儿呢?)〓 箇滴比许滴好。(这个比那个好。)〓 箇多屋吃不住许多屋好。(这些房子不如那些房子好。)〓 箇句事用南丰声曷样哇?(这句话用南丰话怎么说?)〓 佢今年几多年纪?(他今年多大岁数?)〓 哇不来有三十几岁。(大概有三十几岁。)〓 箇滴东西有几重嘞?(这个东西有多重呢?)〓 有五十斤重。〓 搬得动吗啦?(拿得动吗?)〓 我搬得动,佢搬不动。(我拿得动,他拿不动)。〓 当真不轻,重得连我都搬不动啦。(真不轻,重得连我都拿不动了。)〓 你哇得老好,你还会哇滴把什里嘞?(你说得很好,你还会说点儿什么呢?)〓 我嘴木,我哇佢不赢。(我嘴笨,我说不过他。)〓 哇了一回,又哇了一回。(说了一遍,又说了一遍。)〓 老晏啦,快去〓!(不早了,快去吧!)〓 箇还老早嘞。等一下崽再去〓。(现在还很早呢。等一会儿再去吧。)〓 食了饭再去做得吗啦?(吃完饭再去好吧?)〓 慢慢哩食嘞!莫促煞!(慢慢儿的吃啊!不要急煞!)〓 坐到食比徛到食要好滴哩。(坐着吃比站着吃好些。)〓 佢食过饭啦,你食了还是冒食嘞?(他吃了饭了,你吃了饭没有呢?)〓 佢去过上海,我还冒得去过。(他去过上海,我还没有去过。)〓 来触一触箇滴花香不香。(来闻闻这朵花香不香。)〓 摆一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实在冒书嘞!(我实在没有书呢!)〓 你哇现佢。(你告诉他。)〓 好生行,莫走!(好好儿走,不要跑!)〓 防备展得去了下爬也爬不上来!(小心跌下去爬也爬不上来!)〓 郎中先生叫你多睏一下。(医生叫你多睡一睡。)〓 食烟或是食茶都不行。(吸烟或者喝茶都不行。)〓 烟也好,茶也好,我都不□。(烟也好,茶也好,我都不喜欢。)〓 不管你去不去,横直我总是要去箇。不管你去不去,反正我是要去的。)〓 我硬是要去。(我非去不可。)〓 你是曷一年来箇?(你是哪一年来的?)〓 我是前年到北京箇。(我是前年到的北京。)〓 今朝开会曷个是主席?(今天开会谁是主席?)〓 你要请我箇客。(你得请我的客。)〓 边行边哇。(一边走一边说。)〓 摆许滴东西拿摆我。(把那个东西拿给我。)〓 有多所在摆太阳叫热头。(有些地方把太阳叫日头。)〓 你贵姓?我姓王。(你贵姓?我姓王。)〓 你姓王,我也姓王,我你两个人都姓王。(你姓王,我也姓王,我们两个都姓王。)〓 你先去啦,我咯几个等一下崽再去。(你先去吧,我们等一会儿再去。)〓 第二章谣谚第一节歌谣一.红军歌谣送郎当红军送郎当红军,坚决打敌人,消灭反动派,卫国保家乡。
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巾事务妹妹会小心。
送郎当红军,纪律要严明,放哨出发亲郎要小心。
送郎当红军,红军最文明,公买公卖大家来欢迎。
送郎当红军,冲锋杀敌人,打倒帝国主义不留情。
送郎当红军,努力去革命,勇敢斗争都是为穷人。
送郎当红军,道理要认清,反动宣传亲郎切莫听。
送郎当红军,亲郎慢慢行,革命成功亲郎回家庭。
七杯茶一树红红石榴花,我去参军敬杯茶: 一杯茶敬给我的爷,我去参军你管家。
二杯茶敬给我的娘,我去参军你莫想。
三杯茶敬给我的哥,我去参军你跟着。
四杯茶敬给我的嫂,我去参军你操劳。
五杯茶敬给我的妹,我去参军你着累。
六杯茶敬给我的弟,我去参军你莫急。
七杯茶敬给我的妻,我去参军你莫啼, 少擦胭脂少戴花,少在外面说笑话。
三大纪律歌红军革了几年命,保护群众们,个个受欢迎。
公买公卖不愁贫,保护小商人。
工农的兄弟,买卖要公平,讲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
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个个受欢迎。
出发莫吃烟,行军要肃静。上门板,捆禾草,房子扫干净。
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钱。拉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要执行。
草鞋歌红军哥哥听分明,草鞋做得十分勤, 穿着草鞋打冲锋,拼起刺刀更有劲。
当兵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 官长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 资产阶级和地主,斗他一个不留情。
当兵就要当红军,队伍下来不愁贫, 会做工来有工做,会种田来有田种。
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好为民, 消灭反动国民党,明天革命快完成。
剪头发歌革命前,来剪发,我劝你,青年妹,切莫花娇样。剪了头发样样好,随脚去外跑。剪了头发几多好事情,省得金来省得银。我们贫苦人,封建旧习真正不太好,差不多,梳个脑要起天光早,掉了首饰寻不到,越梳越结越发火,心里越焦躁。打破坏习惯,男女齐革命,这样真光明,真公平! 妇女们,记在心:剪发真革命,不剪发,不是真正革命人! 二.时政歌国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以土为先,有土就有钱。
打南丰红军个个满身劲,今朝去打南丰城。
打得进,城里过年。
打不进,城外沤田。
县长食军饷县长车乘华①,捐资任意加,可怜老百姓——怨嗟。
县长食军饷,激变石镇斌②,老百姓有痛苦——不管。
半夜响枪声,居民大受惊,一班耆老出——请兵。
注:①为国民党南丰县县长。
②为国民党南丰县自卫队长。
南丰时话歌市山三江做会戏,不料杀了甘老贵①。
金喜师傅②变了白,一投投靠蒋介石。
蒋介石呀发了疯,命令部队打洽村。
洽村放了火,胡竹③无处躲。
胡竹变了红,派出队伍打南丰。
胡竹进驻天主堂④,捉走神甫上杀场。
杀了神甫如尚可,烧了衙门莫问我。
捉走揭杏⑤要钱赎,赎钱花了三万六。
胡竹下窜上来上窜下,一碰碰到赵世嘉⑥。
赵世嘉呀走了运,一遇遇到曾八旬⑦。
曾八旬,起农会,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
注:①甘老贵即甘贵仔,李金喜的部下。
②李金喜,国民党南丰县靖卫队队长。
③胡竹即胡竹笙。
④在市山乡三江嵊上。
⑤揭杏即揭杏林,亚细亚洋油公司南丰“怡丰洋行”总经理。
⑥赵世嘉,革命烈士,曾任南宁游击队指导员。
⑦曾八旬,革命烈士,曾在红军中任职。
翻身地主住进高楼房,穷人住在烂草房。
地主吃鱼又吃肉,穷人糠菜加稀粥。
地主穿的绸和缎,穷人穿着烂衣裳。
地主娶亲百般挑,穷人有钱无处找。
地主儿子把书念,穷人儿子把粪捡。
自从来了共产党,穷人翻身得解放。
三.生活歌军峰民谣军峰十八排,排排都有宝。 莫说宝难找,遍地黄连和甘草。
雀仂仔雀仂仔,蓬蓬飞,飞到娘家门上栖。
娘见㚢,笑眯眯。
嫂见姑,皱下眉。
嫂呀嫂,不要眉毛皱得那样好。
开口食爹饭,伸手穿娘衣, 有食你哥哥种谷米,有穿你嫂嫂嫁时衣。
好就住个三五夜,不好转脚就去归。
四.情歌妹不嫌穷愿配哥春哥有米到如今,打打山歌当点心。
哥哥今年正二十,人穷只好打单身。
春哥要坐过来坐,莫在对面打山歌。
山歌好唱愁难消,妹不嫌穷愿配哥。
切莫学会鸦片烟哥哥出门走福建,听妹交代两句言。
吃喝玩乐如尚可,切莫学会鸦片烟。
鸦片烟土害人精,乌皮瘦壳打哈欠, 花费钱财事还小,十个脚趾翘向天。
千年不烂记心头水泻滩头哗哗响,妹不见哥心就忧, 喝茶连杯吞下肚,千年不烂记心头。
五.民乐歌划龙船五月初五过端阳,龙船下水闹洋洋, 旗令飘飘沿岸过,风调雨顺谷满仓。
龙船下水闹洋洋,后生个个都刚强, 上山打得老虎死,入水能捉蛟龙王。
敲锣打鼓划龙船,年成一年胜一年, 江中龙船打个转,桔树兜下收金钱。
爷打鼓来崽压艄,生的孙子坐龙脑, 今朝洒下雄黄酒,虫豸灭迹魔难消。
傩舞彩调 (一) 一声金鼓到坛前, 小圣齐临拜老仙, 但愿神人同享乐, 调和时序太平年。
(二) 金灯灿灿照傩神, 傩神送福显威灵, 从此家家添吉庆, 保佑合坊享太平。
(三) 今夜傩神显威灵, 保佑信士多安宁, 仕农工商皆吉庆, 五谷丰登贺太平。
(四) 傩神送福贺门楼, 堂前颂愿尽白头, 富贵荣华人兴旺, 儿孙必定占鳌头。
(五) 傩神来到五科场, 三盏金灯今夜忙, 傩神今夜来送福, 家家户户降吉祥。
(六) 今夜傩神已周圆, 旌旗锣鼓暂高悬, 参圣像,祝告虔, 惟愿风调雨顺舜月尧天。
(七) 今日傩神显威灵, 消灾逐疫灭瘟神, 狗不吠,鸡不鸣, 惟愿六畜兴旺人事安宁。
(八) 傩已周圆锣鼓停, 年年正月奉傩神, 求必应,请必灵。
惟愿合坊奉祀万古长青。
第二节谚语一.俗谚兴不兴,看后生。
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有样有样,看看世上。
打铁有样,边打边象。
拳要打,字要写。
秤砣虽小压千斤。
细时不肯学,大时望屋角。
牛作田,马食谷;爷做屋,崽享福。
有能十八为尊长,无能八十枉为然。
一回上当二回乖。
秀才不怕衣破,只怕腹里有货。
有心想揽天上月,可惜脚下不腾云。
井底蛤蟆井里跳。
薯就莫哇芋不烂,芋就莫哇薯不甜。
茄俚不好种不好。
大鸡爬上壁,细鸡跟脚迹。
邻舍做官,大家喜欢;邻舍做贼,大家着疙。
一家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狗都欺。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学到老,做到老,学到八十刚刚好。
人无廉耻贼好做,狗无廉耻屎好吃。
即细见大,做贼先从偷鸡蛋起。
人情好,水也甜。
大家夸,一枝花;自己夸,豆腐渣。
脚长沾露水,嘴长惹是非。
吐出的痰舔不起,哇出的事收不回。
嘴里念弥陀,腹里起陋角。
当家才知柴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又想南京做官,又想北京卖马。
塘里无鱼,虾公值钱。
哇个哇,听个听,剃了胡子又会生。
食不穷,着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
越有越算,越有越判。
猪仔好卖圩圩来。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饱食不如宽心。
外面滑滑光,腹里一包糠。
好狗不服人敬。
剁了一个脑,死了一张嘴。
上桌食鱼卷,下座翻了脸。
出钱个崽,痛肠的㚢,食肉圆的媳妇。
崽在腹里有下数。
六月的薯,限命锄(读“且”音)。
猫咪老鼠共一窟,鳅鱼黄鳝一样长。
掺到饭甑,打开米甏。
牙齿叮呀叮,敲了牙齿哇别人。
青眼做事白眼争,剃了胡须又会生。
桥背姻伯母,嘴甜心里苦。
有就啷富,有就饿鬼穷。
哇得千千万,做得回打回。
穷得吊起锅子当锣打。
哇得水点得灯着。
爆竹放在坛里打。
人情大似债,头顶食锅卖。
死人㞘上打冷屁。
二.气象谚语一日南风三日雪,三日南风落不歇。
春上的天,孩儿的脸。
水缸出汗水,肯定有大雨。
清明要晴不得晴,谷雨要雨不得雨。
惊蛰不冻虫,寒到六月中。
立夏落一点,高山嵊上都有捡。
小满要满不得满。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不怕五月十三落,就怕五月十四断雨脚。
夏至分龙大雨隔扇墙,淋㚢不淋娘。
七月秋风起,八月秋风凉。
头伏要晴,二伏要阴,三伏落雨做秋霖。
军峰戴帽,无雨也要撒把尿。
燕俚贴地飞,出门披蓑衣。
慷鸡(蜻蜓)飞屋檐,风雨在眼前。
蚁俚搬家,有雨不差。
盐罐返潮,大雨难逃。
鸡在高处啼,雨止要天晴。
天上起了鱼鳞斑,明朝肯定有鱼煎。
雷公先唱歌,有雨有几多。
云交云,雨淋淋。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
棉花云,雨淋淋;瓦块云,晒死人。
云雾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九月不打霜,十月无霜打。
三伏有大热,三冬多雨雪。
东虹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日头射须,不是风便是雨。
初三初四眉毛月。
初五初六禾镰月。
初七初八半边月。
月到十五当当圆。
十七十八坐着等月。
二十郎当,月上二更。
廿七廿八,天光一捺。
三十初一,月无一滴。
星光照烂泥,晴不到鸡啼。
三.农事季节谚语雨水节,接柑桔。
三月三,脱掉寒衣着汗衫。
懵懵懂懂,清明浸种。
芒种芒出,夏至禾出。
芒种芝麻夏至豆(堘豆) 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日三夜冻。
五月不打扇,早禾看得见。
六月六,晒得禾黄蛋仂熟。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小暑田边看,大暑割一半。
七月栽藠,八月栽蒜。
处暑不救禾,干到白露无奈何。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白露白茫茫,是禾要做娘。
霜降不割禾,一夜去一箩。
处暑隔社二十七,麻俚豆崽有半粒。
处暑隔社三十三,麻俚豆崽间打间。
犁田早,禾苗好;耙田早,消灭草。
田等秧,收满仓;秧等田,收一甑。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犁田过冬,赛过肥壅。
人怕冷脚,牛怕冷角。
庄稼不认爹和娘,深耕细作多打粮。
千棕万桐,吃穿不穷。
七十二行,不如养猪养羊。
第三节歇后语七个钱放两头——不三不四。
瓠瓜打锣——去了一大截。
请无常看脉——包死不活。
老虎借猪——有借有还。
肉包子打狗——有去有转。
刀切豆腐两面光——两不得罪。
灯芯吊颈——自宽自解。
十八罗汉打转心——总是这几个。
六月买火甏——不是时候。
抢官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半夜时眠梦戴凤冠——空欢喜。
半斤鸭崽四两嘴——光会哇。
面上的肉抓到嘴里吃——不顾情面。
脱落裤子打屁——多此一举。
草里寻蛇打——有事找事。
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
瞎子点灯——空费油。
猫咪哭老鼠——假情假意。
狗吃棕子——布头绪。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牛尾巴拍蝇俚——做样子。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过桥拆桥板——不留后路。
矮子爬楼梯——步步高升。
乱撒苦瓜子——到处惹是非。
鼓楼下的麻雀——又惊又怕。
实竹崽嘭火——一窍不通。
问客杀鸡——假情假意。
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鄱阳湖里浸崽——有去有转。
黄狗赶鸭子——刮刮(呱呱)叫。
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
大母舅分家——公平。
一个钱看得斗样大——小气、吝啬。
寿星公吊颈——恨命长了。
毛虫不食人——相貌难看。
狗捉老鼠——着累无功、多管闲事。
秤砣落地天平响——货真价实。
茅蓬上救火——又打又挑。
高人住在矮檐下——不低头来也低头。
眉毛上吊猪胆——吃苦在眼前。
冷水浸牛皮——越浸越韧。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
临上天吃狗肉——划不来。
搽粉进棺材——死要脸。
撖起柚仂壳做人——不要脸。
叫化子炙火——往怀里扒。
水底捞月——徒劳无益空费力。
海底捞针——无处可寻。
黄蛭听到水响——一听就去。
竹篮打水——一场空。
铁公鸡——一毛不拔。
纸灯笼——一捅就破。
石板上的鳅鱼——有钻处。
脚迹窟里的鱼——翻不起浪。
不是猴子肯上树——被逼不过。
关起门来捉贼——十拿九稳。
茅蓬屋上安兽头——不相称、假阔气。
老鼠钻进风箱——两头受气。
泥菩萨过港——自身难保。
米甏里跌死老鼠——穷得有米。
冬瓜从腹里烂吔出——坏透了。
第三章传说曾巩家人同登金榜曾巩的父亲常年在外做地方小官,累成了病,治布好,亡故在任上,继母朱氏只好带着一群儿女转回家乡,在南丰艰苦度日,曾巩排行第二,哥哥曾晔又早已去世,所以全家衣食住行,就落在他身上。白天,他领着弟妹在祖上留下的几亩农田里劳作,日头落山收工回来,吃完晚饭,便又领着弟妹凑在一盏油灯下专心攻读。朱氏也十分勤俭,陪在旁边,手里做着针线,一家大小,总要到听得鸡叫才去歇息。曾巩经常关照自己的弟妹,要他们吃得苦,耐得劳,要记住“人穷志不穷,艰苦出俊才”。
曾巩生性聪明,平素好学,十二岁就写过一篇《六论》,连当时大文学家欧阳修看过也开口夸好。可惜他几次与弟弟同赴京应举,都是落榜转来。于是遭到一些人的嘲讽,并编出一首毛头诗:“三年一度举场开,落煞曾家二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来挖苦他。
谁知曾巩兄弟对于这种讥诮,既不生气恼火,也不心灰意懒,反而更加刻苦攻读。冬天,冰冷子从瓦缝里蹦下来,掉在领里湿了衣领都不晓得;热天,蚊虫咬咬啃啃,叮得满身红肿也不觉得痛痒。一年四季,曾家屋里总可听到几个伢崽的念书声。
嘉祐右二年(1057),曾巩带着两个弟弟和妹夫及堂弟等五人,由乡里考察推荐赴京科场。临上路,朱氏把他们送到路口,千叮嘱,万叮嘱,要儿子女婿一路保重。分手时,她抹着眼泪说:“这场只要你们当中有一个能够皇榜高中,能为曾家门里增光添彩,我心里也就得到宽慰。” 南丰有个风俗,叫做听“响卜”,就是“元霄”后的第三天的夜间,村里的人等到夜深人静,便悄悄地去偷听别人家的谈话,是凶是吉就按听到的话来猜。朱氏急着要卜知儿子和女婿的前程命运,也就在“元霄”收灯后,便悄悄地走到邻居的窗前,去偷听“响卜”,想讨个吉祥。正好这时屋里在炒豆子,哔哔剥剥,夹着有人谈论如何做酱的说话声,叽叽喳喳。忽然,听得一个妇女大声大气地嚷着:“都得、都得,黄豆子也得。”朱氏听到,一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她心里想:“天公有眼,都得,都得,不就是都能中吗?就连黄痘子也能考中,真要谢天谢地。”这里怎么会有个黄痘子呢?原来这个村里有一个和曾巩他们同去应试的书生,姓黄,此人面上布满了肉刺和一大块疮疤,村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黄痘子”。
说来也巧,秋试过后,曾巩三兄弟及堂弟妹夫,连同黄痘子,个个都是进士及第。
桔树两截接起生从前,桥背乡水南堡里有一个人在外地做官,办事公正,处处为老百姓,得罪了一些地方霸头,朝廷又昏庸九道,辨不清好坏忠奸,后来被人害得丢了官,只得回家来养老。临走时,贫民百姓哭哭啼啼,万分难舍,留又留不住,有些人便从自己的园里拔了些桔树苗送他。
这个做官的回到水南之后,便把带来的桔苗栽在河边沙滩上。过了几年,自己过了世,长大的桔树就由他的后代照管。桔树结了果,剥开一尝,甜得清清哩。过去南丰没有桔树,桔仂是什么味道全不晓得。四村八堡大大细细都想摘个尝尝,看树的后生喝止不住,只好三餐不食,守在地里,立下了摘桔仂要罚钱的例规。一年过了又一年,桔仂结得多起来了。别人要吃就花钱买一、二斤,再也不朝思夜想到桔树地里去打主意。
有一年,桔仂又成熟了,来了一个过路的白须老人,走到桔树地里,每棵桔树摘一个桔仂,边摘边食,刚刚剩下一棵没摘,被看树后生见到,拦住他要罚钱。老人先就不肯认罚,说自己路过桔园,累得嘴干,才摘几个润润喉咙。守树的后生坚决不答应。老人说来说去,磨破了嘴皮也不行。老人无奈,便从衣袋里掏出一点碎银子,还说了一句:“仙人吃仙果还要认罚,按天理,树要断根(死绝的意思)。”说后便把银子丢在地上,转身离开桔园。以后,就再也有见过这位老人的影子。
老人走了以后,桔树叶就一日黄一日,桔树枝一日枯一日。过了一年,一园的桔树只留着几杆光枝杈。守树的后生哭得眼泪水泡饭食,想到老人“仙人吃仙果”的话,猜想那老人一定是个仙家。世上难得后悔药,怪只怪自己当时蛮强,一不让四村八堡人沾牙齿,二要捉白须老人做罚赎,实在有点过份,凭他哭也好,气也好,到了第二年秋天,就只留到一棵树上有果结,他成天坐在树下看着,想着,越看越想越难过。一天,园里来了一个弯腰屈背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走到树下,望着满树的蜜桔发呆,看得出她是在打主意想桔仂吃。守树后生见了便问她是不是要桔仂吃,想吃,就自己摘去。老婆婆赶快推辞,说不敢要,自己身上一个铜屑仂也有有,摘了桔仂吃,受罚不起。守树后生听得更难过,眼泪巴巴告诉老婆婆,自己吃亏就在这里,要不这满园的桔树就不会死得剩下一棵独树,以前做过了,眼下不能再错。老婆婆见他实心实意在改过,心里暗暗高兴,轻轻地点点头。守树的后生拣了几个最大、最熟、味道最甜的桔仂,双手送给老婆婆。老婆婆吃着桔仂,把籽吐在地上,用拐杖拨了点泥土盖上。然后劝守树后生不要难过,把死了的桔树靠兜上一点锯下来,留到的破开一条缝,再到活树上剪下一截枝,插在缝里,再扎紧包起来,桔树就会复活。往后,吐在地里的籽长出来了,也可照样做。
第二年一上春,守树后生照着老婆婆的交代做,没出三年,满园又长成新桔树,结的桔仂吃味比以前更甜更香。守树后生快活得不得了,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全堡人,让水南家家户户都种上桔树。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南丰桔子树还是两截接起生。
据说,从前的那个老公公和老婆婆同是一个仙人,他是特地来南丰点化的。
和合南丰人说:“赓溪竹马石邮傩,水北堡里有和合”,可见跳和合与跳傩一样有名。其实认真说起来,跳和合要比跳傩迟几朝几代。只是明朝景泰年间,有一年,过了十二月廿日,家家户户都备备办办好过年,有钱人家更是讲究排场,打鱼杀猪不屑讲,糕饼果子香烛用箩担。水北堡里住着姓傅的人家,同族兄弟,都是靠帮人打长工,穷得有上餐有下餐。老大叫圣仁,廿五日过了“小年”,东家还有放工,捧了东家的碗,总要服人管,再冷再苦也要咬紧牙根。这一日,天变得一早到夜不见日头,北风呼呼叫,吹得脸上象刀割。傅圣仁照原是一把锄耙挑两只畚箕肩上一背,烂棉袄紧紧包住身子,双手园在袖筒里,拖了双有后跟的破棉鞋,到村外跳宁坑去刨草皮。刨呀刨,听到地下有“剥咚剥咚”的响声,越听越清楚。他收工食了夜饭,回到自己屋里,就把碰到的事告诉了几个叔伯兄弟,约好明朝一起去看看。第二日,几兄弟都到那里去做事。过了一会,地下又有“剥咚剥咚”的响声。几个人认真一听,当真不错。傅圣仁拿出主意,挖出来,看看地下到底是宝还是怪。三兄四弟挖呀挖,越挖越阔,越挖越深,挖到后来就只见一个坑窟,里面有两个小孩,划手跳脚,一见生人,吓得乱窜,傅圣仁几个扑过去,紧紧抱住。刚抱出洞来,何晓得一阵白烟,蒙得眼睛也张不开。等散了烟,睁眼一看,两个伢崽无踪灭迹,怀里抱的只是两个笑得眯眼列咀满面金光的面具。左看右看,不晓得是什么“活宝”。傅圣仁心里想,大年三十能遇到宝,总是件吉利的事,便和兄弟商量,把两个面具带进屋里,放在神坛上,长年好朝拜,想是想得好,就是屋里太穷,没有香烛钱。正在发愁,村边延福寺里响起了和尚念经的钟鼓声,傅圣仁心里一想,不如把两个面具送到延福寺里去享受香火。问问兄弟,个个都同意。
延福寺和尚有百打百人,其中有个学问高深的老和尚,看过面具就告诉傅圣仁兄弟,这两个是同娘同胞的一对“和合”,男的叫“来宝”,女的叫“来喜”,人间过年迎春,两兄妹也高兴得忍不住,拿出果子,食食玩玩,却被你们碰上了,真是天意,有福有喜。
傅圣仁听了和尚的话,觉得有福要家家享、有喜要户户受才好。老和尚见傅圣仁人好心善,就编成一个舞,叫他们到各村各堡,见屋就跳,把福气喜气送给人家。果然,第二年就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就这样“和合舞”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瓷枕古时候,白舍镇出产的瓷器是州里有名,府里有案,名声好比高楼的鼓,响声在外。
瓷窑是当地一名叫甘百万的财主家里的,一座接一座象一条条火龙。奇怪得很,日间数窑横来直去只有九十九座,夜里插香就是一百根线香一百座窑,人们都说,有一座是神窑哩! 甘百万刁钻刻薄,食得腹皮圆圆滚滚,装的尽是坏水。他敲榨窑工真缺德,想的办法古离古怪,窑工个个都骂他是:冬瓜从腹里烂吔出——坏透了! 有一天,三更半夜,窑工日上做了一日事,还要守窑看火,人累得歪歪倒,眼睛都睁不开。一时只见枫山南边一座窑顶上放豪光,照得半天云里都是灿亮灿亮,窑工瞌眼也醒了,丢下手上的事拔脚就跑。过去一看,哎呀,窑里一只瓷枕透明透亮,真是爱煞人!更古怪的是,你站在老远一身都烧得会出汗的窑膛里,这下却是清清凉凉,随你是哪个,只要站在窑边,一下子身上的汗水全干了,人觉得清清爽爽,原来瓷枕是个宝贝,冬暖夏凉。
甘百万听到出了瓷枕,三步并做两步走,快活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见人就说:“这是我甘某积德行善,才有福享用这个宝贝。” 甘百万把瓷枕抬到家中,取名叫做“如意枕”,摆在祖宗灵牌下边,两边贴上副对联:“天降稀世珍宝如意枕,日进珠玉钱财福寿堂”。天天在瓷枕前用猪头、全鸡、白米饭敬神,也时时守着那瓷枕不离,快快活活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静下心来一想,觉得这件事名声大,若是传到京城,说不定还要担个欺君瞒上的罪名。要献上去嘛,宝贝连着心肝,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甘百万弄得昏头颠脑,吃不下,睡不安,肥肥胖胖的人也变得老皮起皱。老婆看到他象关在笼里的老鼠团团转的样子,就告诉他:当断不断,必受祸殃。这事瞒得今朝,遮不过明朝,皇上迟早会晓得,到那时,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划不来。从前有“进宝状元”,别人进贡能换到一个状元,你不如也尽早把“如意枕”送给皇上,好让皇上高兴高兴,尝你一个官职,回来光宗耀祖。
甘百万心窝里一打转,老婆哇得是理,只不过到嘴的精肉要吐出来,总是舍不得。想想不过,还是舍钱埋叫化子!请了风水先生拣好日子,用人扛着瓷枕,披红挂彩,一路吹吹打打送到京城。
皇上见了那“如意枕”当真欢喜,随即封了甘百万一个蛮大的官。甘百万失了宝,心里难过,但好歹换到一顶乌纱帽在头上。有得就有失嘛,难过了几天心里也就慰贴了。
何晓得天上来了祸,躲都躲不过。皇帝得了“如意枕”,一个不够,要成双配对,便把甘百万传上金殿,下旨叫他回去再烧一个“如意枕”来进贡,限时一个月。这下甘百万当真搬石砸脚,打窟埋自己,明晓得这“如意枕”是神仙造的,人工做不出来,可皇帝大似天,没法子,连个屁也不敢放。甘百万只好失魂落魄回到家中,聚拢所有的瓷工,限期半个月,要烧成一个冬暖夏凉的“如意枕”。到时烧不出来送官问罪。
瓷工被逼得无法,夜里在窝棚里叽叽喳喳商议,个个气得咬牙切齿,都说甘百万黑了心,害人死。有个人主张,眼下还有三窑货,烧完三窑,卖完当盘川,把窑全毁了,远走高飞,到别处去谋生。坐着等死,不如死里求生。窑工们都同意这个主意,真的烧了三窑货,把钱分了,再把窑毁了,拍灰走人。枫山窑叫做“封山窑”就是这个道理。
说也奇怪,枫山窑一封,“如意枕”也不如意了,一下冷,一下热,后脑搁在枕上就象刀割一样难过。再上贡一只“如意枕”的限期又快到,皇帝连甘百万的一点音信都没有,心中大怒,派人赶到南丰押着甘百万进京。皇帝先问他“如意枕”为何失灵,还有一个“如意枕”烧了没有?甘百万吓得一身打抖,结结巴巴对答不出。旁边一个丞相奏明皇上,说甘百万不甘心再献宝枕。上回献宝是假,捞官是真,如今做到官就用邪法把宝枕毁坏了,真是罪该万死!皇上随口降旨把甘百万拖下去活活打死。白舍窑从此也就这样毁了。
刘强崽一人退洋兵清朝年间,中和乡古竹堡出了个能人叫刘强崽。他母子二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就靠刘强崽砍柴度日。
刘强崽的力气大得惊人,他经常到老亭和新亭山上砍柴,要跑到田南屋背砍毛竹捆柴,因为老亭和新亭山上没有那么长的毛竹打柴箍。他挑柴要用一丈长的铁茅担,肩上象挑着两座小山。有一回,他娘去揽柴,看见柴中有一只百把斤重的老虎,一时吓坏了。强崽却笑着叫娘不用怕,说那是一只野猫子,只消自己多用点力。强崽上去用毛竹把它一捆,小畜牲不经捆,一捆就断了气。
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之后,洋兵已进到石咀、太和一带,并要在太和的潋注造天主堂。当时古竹在南丰县有点名气,号称“一出南门第一堡”,又是文化之乡。那班洋兵很想来古竹抢文物古董,捞一把油水。村子里的人听到这个风声都很担心。因为传说洋兵进了村,见到扫帚都要过斩。
这一天,刘强崽照样去砍柴。走到老亭,看到一个人慌慌张张,上气不下气地从亭子下面跑上来。刘强崽听他说了个原委后,叫他先去堡里报个信,让大家作好准备,他自己下去看看洋兵是什么样子。那个人劝强崽不要去,莫得洋兵害了性命,还是两个人一起回去的好。强崽说不要紧。他看见凉亭角上有一口装茶的石水缸,少说也有二百多斤,就翻过来戴在头上,一边用镰刀敲着茅担,一边唱着山歌,一步一步走下岭去,走到半岭的风车扭,果然有十几个洋兵坐在石阶上喘粗气,他们蓝眼睛,红头发,高个子,长靴子,强崽看了觉得暗暗好笑,一个洋兵头头指着他头上的石水缸,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他戴么子东西。强崽说是草帽,我堡里人都是戴这种草帽,它晴天可抵太阳,落雨可防雨淋,口干了可以舀水喝,我的力气最小,拣了个最小的戴。洋兵们听了吓得红舌头往外掉,就象天热的狗一样,气喘得更粗了。那头头又问到古竹村还有几多路,明明前面只隔三里,强崽却告诉他们,上到七里岭,走过八里路,再爬九千九百九十个石岭就到了。这下把那班洋兵吓呆了,那头头只好摇摇头,一挥手,洋兵们便拖着枪,掉转头溜下山去了。
过了几天,强崽去石咀赶圩,走到七里岭,望见岭脚下又来了一伙洋兵,象蚂蚁一样向岭上爬来。原来,上次那班洋兵回到石咀一打听,知道上了刘强崽的当,这回要来报复,决定血洗古竹堡。刘强崽一看,糟糕!来不及到凉亭去戴水缸,再说就是戴了也不能再骗过洋兵,赤手空拳怎能打退洋兵呢?他见路旁有棵碗口粗的枫树,一时奋起神力,象鲁智深在相国寺拔柳树那样,把那棵枫树拔在手中。看看洋兵越来越近,强崽“哇”的一声大吼,端起枫树向洋兵叉过去,就拿起扫帚扫地灰一样,一边扫一边骂:“洋兵,扫你个洋祖宗,快回西天去!”洋兵被他扫得滚瓜似的纷纷跌下山窠里,有的断腿缺胳膊,有的哭爹叫娘,后面剩下几个命大的,丢下枪,巴不得爹娘多生两只脚,连滚带爬逃下岭去了。
从此,洋兵听到刘强崽的名字就吓得打抖,再也不敢来抢古竹堡了。
乌米糕的由来农历四月八日,南丰乡村作兴把雪白的糯米加乌茶,做成墨黑的乌米糕来吃。
据说,头一块乌米糕是由孝顺出名、下狱救母的目莲做出来的。那年目莲的母亲坐了牢,目莲常去探监,而每次带给母亲吃的米糕,都给看守吃了。四月初八这天他又去地牢,看到母亲饿得皮包骨,脚发软,站都站不住,回来路上,急得心里着火,毛毛燥燥,不小心被山上的乌茶树绊了一脚,人险些跌倒,累累落的乌茶籽落在他身上。目莲想起端午节食的糯米粽仂,眼睛一转,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赶紧捡起乌茶籽,回到家里砸碎和糯米搅拦,蒸熟后舂烂,压成扁块,做成糕。目莲怕母亲不知是什么东西,不敢吃,就写好一张纸条夹在糕中。
目莲把乌米糕送进牢房,看守的人见到那么漆黑一块,不知是什么东西,不敢吃,就交给目莲母亲。
目莲的娘也不敢吃,掰开见到纸条,才放心地吃掉。这样,四月八日做乌米糕的风俗就由此流传下来。
酒井在市山乡包坊村,有口水井,井里的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人们都说是酒味。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天,包坊村里来了一个银发老头,当这位老头走到这口井旁的一只饭馆前,正好渴了,他就走进店里向老板要酒喝。老板因为酒还没酿出来,便回答再过几天才有。银发老头摇了摇头,只好喝了几口井水解渴。又问有没有糯米,有的话就给他七粒。乡下人家都有糯米,要七粒不难。老板进屋抓了一把糯米给他。银发老人只拿了七粒糯米,走到店门口的水井旁,把七粒糯米扔进井里,一边轻轻地说道:“七粒糯米化成酒。”转身又告诉老板,从明朝起,你店里不要酿酒,只要每天天蒙蒙亮起床,到这口井里来提水,那水就是酒。第二天,老板照着做,果然提上来的不是水而是酒。从此,卖酒人再也不要酿酒了。
几个月后,左右邻居没有看见老板娘酿酒却有酒卖,都很奇怪,怀疑他的酒是偷来的。后来,从井里提酒的秘密被全村的人知道了,于是,全村的人也都来这个井里提酒。可是,除了老板以外,谁也没有提出过一点酒,提的井水连一点酒气都没有。
这样一来,全村的人都小气他的运气好,老板却总是说:“虽然好是好,就是没有糟。有酒有有糟,肉猪养不了。” 原来那位银发老人是位神仙,当他听到老板说这话后,才知道这老板一心贪财,不是个老实人。有一天夜里,他又来水井旁,把井里的糯米捞出来,还说“天高不算高,人的良心还更高,七粒糯米化成酒,还嫌没有养猪糟。”从此,这个老板再也不能从这口井里提出酒来。
老板死后,这口井里的水又有点酒味,传说是那位神仙从井里捞出了六粒半糯米,留下的半粒渐渐地化开了。所以这口井里的水至今还带点酒味。
过小年和安兽头南丰有两个习惯和从前不同。一个是过小年,从前是腊月二十四日过,后来是腊月二十五日过;一个是做屋,从前屋脊上光溜溜,后来,屋脊可以安兽头。据说这两个习惯是从明朝年间改的。
那时南丰归建昌府管。建昌府有个王爷,为官清正,也不晓得是朱元璋几代子孙。这一年风调雨顺,田里收成不错。立了冬,王爷赶去京城进贡述职,老百姓也准备过个好年。
到了腊月二十四小年日,南丰百姓家家户户剁了猪肉买了鱼,做了年饭暖了酒。过了半昼,有人从官府里传出消息,说王爷进京有回府,县官老爷都不敢过小年。往年王爷总是在小年前赶回来的,为何今年有见回来呢?莫不是王爷在京出了什么事?老百姓最怕就是皇帝翻脸,听说丰收了就要追加田赋。大家左猜右想,心里七上八下,何有心思过年,既然县官老爷不敢过小年,百姓也就一起等王爷回来过小年。
原来,王爷是在路上碰到落大雪误了路程,直到腊月二十五日早上才赶回到建昌府。
王爷回到府里,听到南丰百姓都在等他回来过小年,很是感动,就下了个命令,规定以后建昌府的百姓都改在腊月二十五日过小年。为了表示与民同乐,王爷又赐百姓做屋可以和王府一样,在屋脊上安兽头。
军峰殿里没有鼓在所有的道观寺庙中,都会有鼓有钟,唯独南丰西边有座军峰山,山顶上有所三仙祖师殿,殿内就是没有鼓。
传说很久以前,军峰殿香火鼎盛。每年的夏末秋初,从四乡八镇、远县近区朝山拜庙的香客,面对菩萨,下跪磕头,祈求神灵保佑百事如意,四季平安。有一年,来了一位香客,当中有个姓李的人,不知什么原因,爬山总是摔跤,跌得他腰酸屁股痛。爬上二步滑下一步半,总是爬不上去。同来的香客怪他朝山不虔诚,偷了荤腥食,李香客怎么也不承认。他想来想去,自己的确素净得很,真不晓得那里做错了事,得罪了菩萨。香客们只知道,吃荤爬山,是爬不到山顶的。李香客没有沾荤,为什么又爬不上去呢?香客中有一个眼尖的人,见到他脚上穿了双牛皮靴。牛皮当然是荤不是素,难怪爬不上去。李香客为了忌荤腥,就把靴子脱下,藏在路边的草丛中,打着赤脚继续爬山。这下当真飘轻,跟着同伴,步步高升。脚上没有穿鞋,爬到山顶,双脚已经肿起来了,还起了血泡。他顾不上这些,跪在菩萨神座下,烧香磕头认罪,忏悔不该沾荤腥。拜完了,便爬起来,转身一看,见殿西边吊着一面好大的鼓。李香客又跪在神象前,大声大气问道:“菩萨呀菩萨,我穿牛皮鞋不得,你怎么可以用牛皮做鼓,放在大殿里?世上有这样的道理。你如果有灵,我穿不得牛皮鞋你也打不得牛皮鼓。”刚说完,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鼓吹出门外,滚到深山坑里去了。
香客们见了,都说这是菩萨认错,才把鼓吹走。从此,军峰殿里再也没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