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药材采种南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形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药材采集,自古相沿。地道大宗药材陈皮、四花青皮、扣青皮远销国内外,经久不衰。
1984年3月7日,成立县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医药公司),历时两年,于1986年4月完成县内中药资源调查。确认县内有药材131种,其中植物类58科120种,真菌类2科3种,动物类8科8种,年总蕴藏量约738.85吨。其中野生药材品种有:葛根、栀子、绵茵陈、肿节枫(以上年产量可达千斤)、灵芝、卷柏、海金砂、贯众、石苇、骨碎补、乌厥、凤尾草、侧柏、三白草、鱼腥草、槲寄生、马兜铃、杜蘅(土细辛)、何首乌(夜交藤)、扛板归、土牛藤、青〓子、威灵仙、黄连、大活血、阔叶十大功劳、防己、厚朴、辛夷花、乌药、金樱子、南山楂、鸡血藤、五加皮、苦楝皮、天胡妥(小金钱草)、前胡、救必应(铁冬青)、石南藤、闹羊花、白前、大青叶(马鞭草科大青)、石香薷、益母草(茺蔚子)、紫苏、夏枯草、半枝莲、爵床(疳积草)、车前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钩藤、金银花、瓜蒌(瓜蒌皮、蒌仁)、艾叶、石茵呈(阴行草)、野菊花、千里光、青蒿草、泽兰、豨荃草、小蓟、南沙参、仙鹤草、苍耳子、一支黄花、竹茹、芦根、淡竹叶、香附、石菖蒲、半夏、谷精草、灯芯草、天门冬、百合、麦冬、七叶一枝花、黄精、玉竹、土茯苓、黄独、射干、高良姜、白茅根、百部、白马骨、油麻甲、紫背天葵(夏天无)、红管药、蜂斗菜、梨荷枫、商陆、羊乳、锦鸡儿、地锦草、五倍子、七叶胆(绞股兰)共98种。1959年开始试种药材。1986年有家种药材207亩(不含蜜桔、莲子、桑树),主要品种有桔(陈皮、四花青皮、扣青皮、桔络、桔核)、穿心莲(一见喜)、茯苓、山药(以上年产万斤以上)、白术、银耳、菊花、地黄(以上年产千斤以上)、薏苡仁、白芍、元胡、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子)、玄参、木瓜、枇杷叶、桃仁、槐花、杜仲、女贞子、薄荷、桔梗、莱菔子(萝卜籽)、泽泻、莲(莲子、莲芯、莲房、莲须、藕节)、天麻共25种。动物类药材有龟版、鳖甲、银环蛇、乌梢蛇、蕲蛇、鸡内金、穿山甲、豹骨共8种。资源已经枯竭的虎骨、石乳香、鲜石斛、桂皮,渐趋枯竭的品种有厚朴、辛夷花、黄连等。
表28—4 1959~1987年家种药材一览第二节药品购销流通概况旧时中药材购销由私人药栈(行)药店经营。民国期间,县城内中药店栈最盛时(抗战时期)多达34家,乡村集镇有中药店(房)63家。经营历史最久、品种较全、规模最大的要数县城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的“老暄盛”药栈,民国36年(1947)歇业,历时100余年。其他较为著名的尚有“美顺利”、“寿仁”、“德全信”、“致和祥”、“恒发美”等药栈、药店。
西药业始于民国19年,广东五华县人何仲平自宁都迁来,在县城设长安药房经营西药。抗战期间,又增加新新(后改名大新)、龚丰茂、普宁等药房。乡村则无一专业西药房。
建国初期,县城有私营中药店(栈)18家、西药店(房)5家。1954年,县供销合作社内附设中药材购销批发组,经营中药材、中成药600余种。1956年1月底,县城各中药店61人全部参加公私合营,组成国药中心店1家;西药店4人参加公私合营,组成大丰药房。乡村药店因大多兼医,故组成中医联合诊所。同年5月,中国药材公司江西省南丰县公司成立,经营品种有1753种。原由县百货公司经营的西药于1958年纳入县药材公司,改名为南丰县中西医药公司,经营中西药品及医疗器械达2184种。1969年2月并入县医药卫生防治处。次年1月分开复称县医药公司,由商业局主管。1981年1月起,划归省医药公司主管,县经委代管。1987年底,县医药公司有职工80人,中西药店8家,经营中西药品、医疗器械4000余种。
收购建国前,几家大药栈收购陈皮、钩藤、淡竹叶等中药材,每年约1万公斤,除有一部分外销,其他多供内销、零售。建国后,自1953年起,商业、供销部门设立收购专柜。到1959年,共收购陈皮16.28万公斤,扣青皮14.36万公斤,四花、桔红、祁蛇、台乌、土茯苓、钩藤、辛夷花、干葛根等76种计232.65万公斤。1971年引种山药后,最高年收购量达5万公斤。陈皮收购量最高的1973年达3.27万公斤(其中外调2.43万公斤)。1975年收购药材94种,28万公斤。1976年至1985年十年中,共收购313.74万公斤。1977年穿心莲收购量最高,为30万公斤。
销售1950~1980年3次调低中西药品、中成药售价,保证人民用药需要。中、西药,成药及医疗器械销售额1980~1987年8年间合计1098.58万元。年平均销售额达137.33万元。1972年开始,避孕药具设专柜免费供应。
第三节药品生产中药材加工炮制中药绝大多数采用“建昌帮”加工炮制法。讲究道地药材,精选药料,遵古炮制,饮片斜、薄、大、气香味纯效佳,并代客加工丸散膏丹。加工方法,师徒授受,相沿成习。先从事药材搬运、挑拣等初步整理加工,后学铡、切、炮、碾,最后学习泛水制丸。抗战期间,由清江迁居来丰者,带来“樟树帮”中药材加工炮制法,但为数极少。
建国后,1958年县药材公司附设中药饮片加工厂,有工人8名。1987年底,县医药公司加工部有药工14人,年加工量达5万公斤。1970年2月,县人民医院进行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自购统庄药材,自行铡片炮炙。
药品生产南丰制药厂 1969年4月15日,由南丰县医药公司创办,有职工40名,归县商业局主管。后与公司分开,独立经营。1981年1月改为省医药公司主管,县经委代管。1970年,主要生产中成药,有晒丸机4台,固定资产原值5.05万元。1971年有职工46名,生产各种中成药32万瓶(合),固定资产净值3.05万元,产值17.33万元,利润0.57万元。1975年投资6.2万元,新建厂房252m2,仓库415m2,辅助用房44m2。并添制压片机等设备。1985年投资9万元,扩建厂房800m2,更新设备,经省医药管理局检查验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到1987年末,有职工152名,年产药品12吨,固定资产原值135.3万元,工业总产值199.8万元,全年利税总额12.2万元,上交利税7.4万元。主要产品有乌鸡白凤丸、归脾丸、度米芬含片、薄荷含片、四季喉片、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片、速效感冒胶囊等30余种中西成药片剂、丸剂,产品行销省内外。
桔城制药厂1979年1月,由洽湾公社创办,有职工23名。1982年5月1日,改由县劳动服务公司主管,为县管集体单位。1986年4月,迁建县城东郊。1985年7月获药品生产许可证,主要生产小针剂、营养口服液。主要品种有复方穿心莲注射液、板兰根、鱼腥草注射液、人参蜂皇浆口服液等37种,产品行销省内外。
南丰胶囊厂1985年4月1日由沙岗乡创办,系生产药用胶囊的专业厂家,1987年年产值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