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乡扫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乡扫盲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2
摘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南丰革命根据地普遍开办各种识字班或业余夜校,到处建立消灭文盲的识字牌,识字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运用保甲组织,在保国民学校设立成人班或妇女班。次年7月,在县城开展妇女识字运动;9月成立县义教委员会,加强推行识字运动的督导。次年发展到43个班,但广大劳动人民苦于生活,入学十分勉强,扫除城乡文盲之举只有不了了之。到1957年时,全县工农居民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共1.5万余人。1958年6月下旬,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突击扫盲运动的动员令”,动员与组织49981名青壮年入学,年底有32183人脱盲,占64.3%。1982年,全县已有6个公社、55个大队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成为无盲社队。1983~1987年,又先后扫除文盲共5550人。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城乡扫盲

内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南丰革命根据地普遍开办各种识字班或业余夜校,到处建立消灭文盲的识字牌,识字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政府按蒋介石的旨意,实施所谓“揭破赤匪之罪恶与谬妄,实施公民自卫生产之训练,力谋收复区教育之推广”的特种教育,省特种教育处在南丰实验区白舍筹办农民业余认字教育,开办中山民校6所,开设成人认字班7班,入学农民302人;妇女认字班2班,64人。同时,运用保甲组织,在保国民学校设立成人班或妇女班。次年7月,在县城开展妇女识字运动;9月成立县义教委员会,加强推行识字运动的督导。1937年,以实施初级教育附设成人班的办法,全县开办成人班19个,有男学员487人、女学员81人。次年发展到43个班,但广大劳动人民苦于生活,入学十分勉强,扫除城乡文盲之举只有不了了之。
  1951年冬,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大张旗鼓,稳步前进,由点到面,限期完成”的扫除文盲总方针,大力推行以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扫盲运动,在全县人口80%以上的文盲中,开展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扫盲工作。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扫除职工中文盲306名,居民中文盲200多名,农民中的文盲3700余名,达到能识1500个常用汉字、能读通地区农民报、能写简单便条的脱盲标准。到1957年时,全县工农居民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共1.5万余人。
  1958年6月下旬,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突击扫盲运动的动员令”,动员与组织49981名青壮年入学,年底有32183人脱盲,占64.3%。随后,又逐步将扫盲班转为季节性的业余文化班,进而向常年业余文化夜校(班)过渡。到1965年,全县城乡普遍开办常年业余文化夜校(班),其中有高小班学员2873人、初中班学员1510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业余文化夜校(班)停止活动。1970年改设政治夜校。1979年,恢复业余文化夜校(班),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知识。
  1982年,全县已有6个公社、55个大队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成为无盲社队。1983~1987年,又先后扫除文盲共5550人。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