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普通中学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4
摘要: 民国27年,始于琴台书院东侧魁星阁旧址筹建县立初级中学,开设一、二两个年级班,学生90余人。29年发展到3个年级班。32年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制,学校发展到6个班级,春季班每班仅有学生10余人,全校学生总共192人;附设师范班1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生19人。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南丰初级中学,学生280余人。教育规律被打乱,教学制度被废除,教育质量下降。教学秩序全面恢复,规章制度重新建立,教育质量明显回升。解放后,县中为县人民政府接管,成立校务委员会,县长兼校长。80年代以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被省授予“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全地区先进支部。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普通中学

内容

民国27年(1938),始于琴台书院东侧魁星阁旧址筹建县立初级中学,开设一、二两个年级班,学生90余人。29年发展到3个年级班。32年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制,学校发展到6个班级,春季班每班仅有学生10余人,全校学生总共192人;附设师范班1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生19人。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章江中学、临川女子中学、洪都中学、江西中学和劳作师范、贵溪乡师、九江女师等公、私立中学与省立中等专业学校相继迁来南丰办学。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南丰初级中学,学生280余人。1958年,南丰初中改为完全中学,太和、白舍、洽湾各开办农村初级中学1所。1960年,又增办市山农村初中1所。1965年,城镇创办民办中学l所,校址设原县总工会(今南丰毛巾厂),招收初一年级班1个,学生49人。至此,全县已有完中1所、初中5所,共35个班级,856名学生(其中高中班3班、学生145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学校停课闹革命。1967年,城镇民办中学改名红卫中学(不久撤销)。1968年,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学校瘫痪。1969年,掀起大办中学之风,全县办起完中9所、初中16所,其中社办中学7所、厂(场)办中学7所、街道办中学2所,还有7个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学校实行班、排、连、营建制。南丰中学的农村学生回农村,城镇学生同县农机厂、印刷厂、针织厂、粮油加工厂挂钩设班,实行开门办学。教育规律被打乱,教学制度被废除,教育质量下降。1971年以后,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以《纪要》中的“两个估计”(“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原有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导致“读书无用论”、“抓劳动保险、抓教学危险”思潮的泛滥,学校教育工作陷于混乱状态。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县教育事业方迅速得到恢复并走向繁荣。1979年,增办南丰第二中学。1980年撤销市山中学、莱溪中学、古城中学、傅坊中学、中和中学高中部的设置。至此,全县有南丰一中、南丰二中、白舍中学、太和中学等4所完全中学,其他各公社及城镇初级中学14所;在校高中学生1644人,初中学生8046人。教学秩序全面恢复,规章制度重新建立,教育质量明显回升。经过全面调整,到1987年,全县有完中3所、初中17所。共有高中班26班,学生1544人;初中班127班,学生8903人。
  表26—4 1949~1987年普通中学发展情况一览表26—5 1987年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一览附:南丰一中简介南丰一中,1939年秋创建,前身称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校址在城西北隅张家堡原琴台书院旧址。初创时,招收初一、初二2个年级班,学生90余人,教职员11人。1943年实行春秋两季招生。1945年设6个教学班和1个附设师范班,学生225人(其中师范班学生19人),教学房舍使用面积800余平方米。
  解放后,县中为县人民政府接管,成立校务委员会,县长兼校长。
  1958年开始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有初中班7个,学生450人;高中班1个,学生42人;附设简师班2个,学生104人;工科班1班,学生41人;农科班1班学生42人;体育班1班,学生38人。教职员共36人。
  1979年,学校易名为南丰第一中学(简称南丰一中),有初中班20个,学生1362人,高中班9个,学生554人;教职员96人。1980年被定为全省重点中学之一。
  1978年以来,学校先后新建实验楼2幢,教学楼2幢,宿舍2幢,建筑面积共7382平方米;开辟400平方米的生物园1处。至1987年,校园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校舍使用面积1.34万平方米,基本上实现“六配套”;图书馆藏书1.3万多册;各科教学设备2000多件;有教学班30个,学生1769人(其中高中班15个,学生813人);教职员146人;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334人、高中毕业生3763人;为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700多人,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不含各非应届毕业生)619人;先后共有30名师生(学生3人)在校加入共产党组织,1000多名师生加入共青团组织;1987~1988年学年度,在校学生中三好学生155人(其中地区级的14人),优秀学生干部10人(其中地区级的3人);先后完成各科教学改革专题24个,撰写出教学论文20余篇,近一半在全国、省、地有关会议或报刊上发表。80年代以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被省授予“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全地区先进支部。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