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按4~6周岁的幼儿分大、中、小3种班级,施行不同要求的教育内容,使其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学课程有体操、语言、算术、美工和音乐等。各街道、厂场、农村办的幼儿园(班)条件较差,采取混合单班制,但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能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游戏等教育活动。
县幼儿园是示范性幼儿园。60年代初,在幼儿教育教学改革中,试行对幼儿进行汉语拼音与计算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大多能读写出汉语拼音字母,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会唱歌跳舞,有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守纪律的好习惯,为进入小学打下了基础。
1981年,成立城镇幼托工作辅导站,以县幼儿园为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街道、厂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开展互相听课或进行木偶、情景、音乐、技巧、常识等各种形式内容的示范教学;进行游戏、竞技与智力比赛,体操、歌舞表演及制作教具、玩具示范观摩等各项教研活动。县幼儿园曾多次被评为县幼儿教育先进单位;1982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红五月歌咏”、“录音”比赛获抚州地区第一名和江西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获地区“自制教具玩具展览”先进集体称号;1984年,获地区幼师技能技巧赛备课单项一等奖;1985年获全省“宝宝康智力游戏赛”一等奖;1986年、1987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文明单位。
表26—1 1955~1987年幼儿教育情况一览单位:所、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