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南丰县志》载,有石刻宋诰〓、石壁宋诗等胜迹共26处,择其现存的志叙于下: 南山位于县城南盱江对岸。宋《舆地纪胜》载:“南山,四山环绕,天水同色,乃上盱胜绝之地,岁重九士女登高于此”。直到清末。民国初,登高活动改在北门外乌石冈。1981年,南丰县城总体建设规划中,划南山为“子固公园”基地。除山麓原有读书岩名胜外,已先后建有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等园林式建筑。博物馆内植有曾巩生前喜爱之翠竹两三处,点缀于红墙墨瓦之间。思贤堂内辟有曾巩生平展览馆。
读书岩位于县城南山北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幼时读书处,原为一岩穴,石壁上镌刻宋代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岩穴下有一小池,为曾巩洗笔砚处,朱熹亦题“墨池”二字刻于池壁上,现均风化无存。明景泰七年(1456)南丰训导汪纶建曾岩祠亭,清光绪时祠亭圮。光绪卅一年(1905)邑令吴鸣麒于书岩前建亭,县人张履春题额“读书岩”。1957年省文化局拨款油漆一新。1959年,戏剧活动家、诗人田汉莅临南丰,留诗一首有“风雨来寻子固家”句。“文化大革命”时拆毁,1984年省文化厅又拨款重修,著名书法家舒同题额。亭内石柱重刻前人联句“几人得其趣,千载有余情”等句。
南台山又名南岱山,位于县城南盱江对岸,南涧水流经山前汇入盱江。山上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所建南台寺和1987年新建的宝岩塔,下临深潭,风光绮丽。清以前建有南台道院、碧霞宫、宝岩寺、禅光寺、许旌阳祠、江山揽胜亭、观澜亭、仰高亭等均毁。
宝岩塔位于县城南台山巅。宋嘉祜三年(1058)建。淳祜三年六月九日(1243年6月27日)雷火焚塔,元至正九年(1349)在原塔基上重建,7级14层,自基到顶,上下如一,为全国仅有的2座此种塔型之一(另一为泗州塔)。以后历朝都有修圮。清康熙十九年正月十六日(1680年2月15日)塔顶为大风所堕。“文化大革命”时被拆5层,并在残存的2层上建一水塔。1984年筹资重建,1987年7月竣工,塔身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6面7层,中有旋梯直通塔顶,每层6边都有外廊供游人凭栏远眺。著名书法家舒同为塔题额。宝岩塔重建清基时,发现原塔地宫窖室。出土碑志3方,文物109件,宋以前钱币4万余枚。另有舍利子19颗,供奉在寿昌寺千佛塔内的鎏金舍利塔内。
宋代石佛位于城西金鱼潭石上。民国《南丰县志》载“宋光宗时雕刻”。佛旁石壁上还刻有金刚经,现字迹全蚀,仅存“南无阿弥陀佛”6个大字。建国后,1957年8月曾列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局并拨款修葺。“文化大革命”时,石佛被毁,仅余一头弃于窟内,后移存寿昌寺。1983年,省人民政府再次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已除此项。1987年佛教信士集资在原处重刻石佛像,并在石窟前建一亭,以供游人小憩。
地藏寺石佛民国32年(1943)僧智照(俗名黄朋孚)为首募集,县人曾非玙赞助,石匠邹宗仔在西门龙首山中段山麓,雕刻地藏王菩萨像1座,高6米,底座2米,并依像建地藏寺,民国37年开光。为江西省目前最大的石佛像。1984年,省人民政府定地藏寺为全省31处重点寺、观、教堂之一。
军山又名军峰山,距县城西20公里,海拔1760.9米。旧传汉长沙王吴芮伐越时驻兵山下,派梅鋗将军祭祀山神,礼成后见云雾中隐若出现千军万马奔腾之状,遂名军山。山中有三仙祠、云梯石、乱石桥、迎仙观、炼丹窠、著棋峰、试心石、王母池、朝简石、野鸭池、笔架峰、茶花山㟏、半山亭、龙潭、鼓潭等胜地。明崇祯九年(1636)十一月十一日,地理学家徐弘祖(霞客)从新城(今黎川县)梅源入南丰境,经乾昌桥(今潭湖水库)、石家桥至县城,过市山三江口、头陀、龙潭登军峰山考察,十三日赴南城。旧时每年农历7月,前往朝山谒神的信徒日以千百计,今则为省内旅游胜地,夏秋之际,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
戈镰石位于白舍镇瑶陂村高池。平地有片石陡起,耸入云天,高数十米,形如戈镰。石山从端到底断裂,犹如刀劈之齐。
响石位于三溪乡柏苍村朗石下,民国《南丰县志》载:“五十二都有巨石临路,高百余仞,石上平坦,可容数百人,往来其旁者,笑语高低应答如响”。今编《南丰县地名志》载:“村西有一巨石拔地而起,矗立田间,行人过往,谈笑有回声,称响石”。
温泉位于傅坊乡石咀村汤尾。民国《南丰县志》载:“温泉又名温凉泉。有泉三支,土人以石甃为三池,冷池虽三伏如冷,热池虽腊月亦沸,惟温泉可濯”。现温泉修葺一新,可供游人沐浴。1976年县农业局利用水源设鱼苗繁殖良种场。
南丰胜景旧志载,元、明、清曾有十二景,民国有琴台八景。
元、明十二景: 军山屏峙盱水环流何竺峰青超遥台古书岩映月(书岩严雅) 丹井注冰(丹井清冷) 金潭湛璧(金潭浸月) 乌石堆云方石占元南沙应相(南台应相) 雁塔凭高(雁塔秋高) 虹桥据要清代十二景: 军山积翠盱水拖蓝书岩夜月(书岩月古) 塔寺晨钟琴台晴雪(琴台霁雪) 丹井注冰(桂井烹茶) 金潭湛碧(金潭垂钓) 枫岭樵歌乌山堆云虹桥晚霁方石占元南沙应相民国琴台八景: 军峰耸翠盱水拖蓝书岩映月塔寺晨钟琴台晴雪丹井寒泉金潭渔唱枫岭樵歌然而几度沧桑,名胜古迹,迭有兴废。现将古之存者,补以新胜,合为现时桔乡八景: 军山耸峙军山,位于县西陲,延绵横亘,气势磅礴,拔地耸天,似若屏障。宋曾肇题曰:“山高万仞,翠压五岳”。现仍保留清乾隆十年(1745)南丰县尉潘廷芳“秀同泰岱”的匾额。主峰顶建有石庙、铁庙,中有炼丹观,下有半山庵。旧貌新容,重放光彩。夏秋为旅游盛季,遍山青松挺拔,翠竹轻摇,百花烂漫,怪石嶙峋,泉潺潺,云漫漫,迎旭日,衔夕阳,气象万千,还有状元帽、朝简石、花㟏、龙潭瀑布等十数处自然景区,环山点缀。明南丰典史冯坚咏军山诗云:“巍峰万仞插银河,况值夜雨天边过,一带翠屏青窈窕,半空螺髻碧嵯峨”。
盱水拖蓝盱水,由波罗入县境,至金鱼潭绕城而过,逶迤北去,宛如玉带。两岸阡陌纵横,稻田无垠,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桔林菜圃,四季溢香,江水碧透,鱼鳞嬉戏,舟帆栉比,渔歌互唱,乘桴泛游,人若身在图画中。古人蒋之奇有诗赞曰:“盱江清浅见鱼鳞,百尺飞桥跨碧津,行过水南还更好,风光骀荡百花春”。
书岩映月读书岩,为先贤曾巩幼时读书处,位于城郊南山北麓,岩为天然石窟,下有池,泉水清澈,名“墨池”。侧有曾文定公祠,后建思贤堂,辟曾巩生平事迹展览图文,岩前有亭,翘角飞檐,四方亭柱,石刻名人楹联:“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烩炙人口。岩亭面对旴江,隔岸城垣如屏,后枕枫岭,遍山雏竹摇曳,左揽水南,桔海浩瀚,右接南台,塔寺相望。每当月白风清,扶疏婆娑,水光山色,勾影如画,漫步岩前,更添怀古幽情,一派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塔寺双晖南岱山,一岗临水,巨石突兀,崖沿有寺,名“南台”。山门向阳,钟声远播,禅房幽静,寺院清新。凭窗品茗,听莺歌燕语,看柳绿花红,逸趣闲情,悠然自得。寺旁有宋代宝岩塔,七层、六方、筒形,上下等宽,如古泗州大圣僧伽舍利塔状。素有“金碧璀璨为江西冠”之誉。1987年重建,雕梁画栋,翘檐飞角。登塔揽胜,远眺军山如掌,何竺峰青;近看工厂新业,烟囱入云;仰视苍穹,蓝天湛湛,红日辉煌;俯瞰城区,高楼栉比,车水马龙;壮丽景色,繁华气象,尽收眼底。
金潭渔唱西门外,石佛旁,有巨石斜兀江中,石下深潭,俗称“金潭”。漫江碧透,渔歌声声,绿水清澈,鱼跃于渊,业余假日,持竿垂钓,效寒江蓑翁,悠然自得。俟斜日余晖映射,泛起粼粼金光,白帆落,渔火升,另有一番情趣。古人刘腾蛟有:“归来人意倦,渔笛两三声”赞之。
索桥飞虹南郊盱江上,昔有通济桥,石拱若虹,红霞披彩,浮光掠影,自成姿态。古有“虹桥晚霁”之景。惜清时桥毁,假舟渡往来。1986年,始在原址兴建悬吊索桥,凌空飞架,南北通达,无洪汛之险,绝拥挤之虞,方便城乡交流,促进经济繁荣。每当晨昏,游人如织,老少咸集,观春潮澎湃,舟栉奔忙,秋不兴波,鱼游浅底。智者乐水,其乐无穷,是为南丰新八景之一。
潭湖翠岚县东20公里处,群山环抱中,有水库名“潭湖”。绿水浩渺,茂林碧翠,湖光山色,四时入胜。春雨潇潇,云烟拥簇,雾纱朦胧,置身其间,如入飘渺仙境;夏日炎炎,凉风送爽,雀噪蝉鸣,理竿垂钓,别有一番情趣;秋雁声声,鱼肥稻香,鹅鸭嬉水,桔林欢歌,怡情积满心田;冬雪皑皑,银装窈窕,四野静谧,湖滨漫步,萌发寻梅雅兴。 更可乘游艇,纵览湖区风光;还能品鱼宴,饱尝风味佳肴。壮美潭湖,不啻为旅游、疗养之胜地。
桔园溢彩南丰蜜桔,饮誉中外,乡间园林,四季常青。谷雨时节,桔花飘清香;初冬时分,金果满枝头。花馥叶繁千朵雪,果甘枝茂万点金。春华秋实,五彩纷呈,驻足桔乡,置身在花的怀抱,绿的海洋,果的世界。穿林荫揽胜,踏曲径寻芳,诗情画意,诱人陶醉。1958年,江西省方志纯省长来丰视察时留诗“黄桔累累耀迷眼”句,当代著名戏剧大师田汉咏有“虽然未饫黄金桔,看遍南丰县里花”佳句,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