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服饰清末民初,乡绅富室衣着讲究,西装革履相继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则穿自制土布的传统服装,款式基本相同,颜色单调。
民国时期,人们衣着十分简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象地反映当时南丰人民的衣着状况,许多贫苦农民,一床被子全家盖,一件棉衣穿几代。
建国初,人们的衣着讲求朴素大方,经久耐穿。斜纹布、卡几布、灯芯绒等成为人们更新衣着的布料。1956年,全县共销售棉布122.7万米,人均11.36米,户均41.44米。
60年代以后,各种新产品相继面市,人们的衣料逐渐转向涤棉、涤卡、呢绒、绸缎、毛织品、毛线之类。1973年全县共销售化纤布19.91万米,人均1.19米。1975年,全县共销售呢绒4615米,人均0.024米,绸缎10.59万米,人均0.557米。1976年,全县共销售涤纶混纺布10.59万米,人均0.54米;毛线6099公斤,人均0.031公斤。1977年,全县共销售棉布153万米,化纤布15.13米,涤纶混纺布11.22万米,呢绒7513米、绸缎3.91万米,毛线4865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衣着款式讲求新颖,花色力求艳丽,质地要求精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更加丰富多彩,县人衣着进入一个更新换代阶段。1987年,全县共销售棉布60.49万米、化纤混纺布49.93万米,其中涤纶混纺布39.66万米、化纤布14.065万米、呢绒10.94万米、绸缎2.18万米、各类服装4517件、毛线2.38万公斤、皮鞋1.27万双、胶鞋2.35万双,同1977年相比,棉布减少60%,化纤涤纶混纺布增长1.04倍,呢绒增长13.56倍,毛线增长3.9倍。
1987年,全县居民衣着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万元,人均57.55元,同1985年相比,总额增加192万元,人均增加7.09元。又据农村抽样调查,1987年,农村住户衣着消费支出,户均202.34元,人均35.32元,同1985年相比,户均支出增长32%、人均支出增长33%。
饮食农民饮食建国前,南丰农民主杂混食,甚至糠菜半年粮。农闲时节普遍一干二稀,还有些偏僻山区的农家,为节省粮食,终年吃“泡米饭”,饱不耐久。每遇灾荒年景,人们更是餐不离稀,糠菜当主粮。
建国后,农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人均口粮在200~260公斤左右;1956年以后增加到240~300公斤左右。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年年增产,除完成国家征购粮和自己吃用外,家家户户都有大量余粮,甚至出现卖粮难问题。食油、猪肉、禽蛋、鱼虾、食糖、糖果、烟酒等副食消费量大增。
表24—4 1985~1987年农村抽样调查实物消费一览城镇居民饮食建国前,城镇居民饮食多为粗茶淡饭、青菜萝卜,荤食很少。早上,腌菜、萝卜干等下泡饭,少数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上馆或到摊点吃水粉、豆浆、油条或其他面点。不少贫困人家则一日两餐不离稀,极少见到肉食。
建国后,城镇居民的食粮有了保障。1953年开始,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油定量供应,只是在1960~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城镇居民的粮油供应标准稍有减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镇居民的饮食发生转折性变化,消费水平迅速提高。食品消费由粗糙转向精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填饱肚皮转向讲究营养;烹调追求方便、快速,饮食要求色香味俱佳;选购食品更加讲究,猪肉要吃瘦,水产品要鲜活,营养品要优质高档低脂肪。1987年,全县共销售猪30739万头、牛205头、水产品55.45万公斤、鲜蛋15.54万公斤、食糖413.73万公斤、酒428.73万公斤、卷烟70.37万条。按人均消费量,同1978年相比,猪肉增长1.36倍,水产品增长7.45倍,食糖增长8.89倍,酒增长13.91倍,卷烟增长1.02倍。
此外,营养类食品、保健类食品、方便型食品、儿童食品等亦畅销不衰;大街小巷,清汤、水粉、发糕、米糰、油条、豆浆、冷饮、雪糕、冰淇淋等比比皆是。除一日三餐之外,人们还在上班前后,茶余饭后,文体娱乐活动之后常到茶楼酒店、摊点餐馆品味各种美酒佳肴。
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粮食消费量却普遍下降,1985年同1981年比较,人均口粮消费量由144.5公斤减少到124.25公斤。
日用品建国前,普通家庭使用的日用品单一、低廉、质差。
建国后,家庭日用生活品不断充实、更新和现代化。土砖泥糊灶台,普遍改做为水泥壳面或瓷板面灶;木盆竹杓、粗陶碗钵,已不多见,代之以搪瓷、钢精、塑料等器皿;热水瓶、压水保温瓶、高压锅、液化气灶、电饭煲、电热壶等新一代的炊事用具和饮食用具,源源不断进入一般家庭;简陋竹木家俱、笨拙古老的床铺,大都由组合式结构的高低床、床头柜、写字台、五斗橱、高低柜、三门橱、钢架折叠椅、胶木四方桌或圆桌、沙发条几所取代。近年,又有新的发展,许多人家时兴胶木板制作的装饰橱、组合沙发和席梦思床等,显得典雅别致。1987年,全县日用品消费956万元,平均每人41.87元,占总消费额的13.7%。其中,农村居民平均每人20.93元,同1986年相比,增长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