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房屋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6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房屋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摘要: 民国18年7月14日被焚毁,衙址今为人民会场,俗称老衙前。其他官署、学宫、司、局、堂院以及宗祠、寺庙的建筑,各独具规格,其中吴氏宗祠、包氏宗祠、天官府、寿昌寺、南台山寺、地藏寺等建筑,均具有高深堂皇、雄伟庄严的气势。1901年、1909年和1931年,先后增添了西式教堂,其中以天主教堂最为高大雄伟,占地20余亩。老城区的4条街道两侧的临街店房,是民国15年前后拓宽街道改建的,多为骑楼式两层房面,屋顶开小晒楼兼作窗口通风透光,仅东街有几栋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的“洋式”店面,最高3层。抗日战争期间,人口骤增,城郊一带陆续建造过一些简易住房和木架、竹筋、泥墙的饭店、旅社。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房屋建设

内容

古代县城的房屋建设,数县署最为堂皇:其前为头门,门上建谯楼,东西两侧有旌善亭及申明亭;头门内为仪门,由仪门至正堂为一甬道,道中建戒石亭,两旁分别为六曹房;正堂左右建有赞政廨及仪仗库,后面为退堂(俗名二堂),再后为私廨;私廨设厢房数间及书斋,东有客厅数楹,西有桂花厅一所。县署侧为狱堂。还有在县城北隅的布政分司署、前街的按察分司署以及县丞署、主簿署、典史署等建筑。民国18年(1929)7月14日被焚毁,衙址今为人民会场,俗称老衙前。其他官署、学宫、司、局、堂院以及宗祠、寺庙的建筑,各独具规格,其中吴氏宗祠、包氏宗祠、天官府、寿昌寺、南台山寺、地藏寺等建筑,均具有高深堂皇、雄伟庄严的气势。还有不少系明代建筑的规格,结构基本以石墩为柱础,平行四列或六列架,四面砖包封墙,椽檩瓦面;正门与大厅隔一天井,两边由厢房衔接为一体,牌坊式大门,两厢进或三厢进大屋,每一进一天井,中为厅堂,最后一进厅堂中央皆设神龛,厅堂左右为正房,六列架正房左右里边称里间,均以板壁隔分,正间与里间铺设楼板,但不住人,老城区较有名的彭家大屋、春曹第等一些深宅大院的建筑造型,最具代表性。1901年、1909年和1931年,先后增添了西式教堂,其中以天主教堂最为高大雄伟,占地20余亩。老城区的4条街道两侧的临街店房,是民国15年前后拓宽街道改建的,多为骑楼式两层房面,屋顶开小晒楼兼作窗口通风透光,仅东街(今人民路)有几栋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的“洋式”店面,最高3层。抗日战争期间,人口骤增,城郊一带陆续建造过一些简易住房和木架、竹筋、泥墙的饭店、旅社。
  建国后,房屋建设渐多,开始多属零星库房、厂房、办公用房和集体单间宿舍等砖木结构平房。1969年共建房4.58万平方米,有县大礼堂和东方红商场等一批钢筋混凝土的楼房。70年代7.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大多数为多层楼房,并出现一些3层单元2室1厅,厨房、卫生间及水电设施较为齐全的住宅。
  1980年以后,县城房建由县城建局统一管理与布局,按照《总体规划》实施,以原城区为中心的辐射模式,积极开发北面古城墙地基和西北、桥背一带的荒坡岗地,充分利用空间规划部署房建工作。自此,房建速度加快,新型楼群破土而出,一些地方初步形成风格新颖、功能齐全的住宅、商业小区。到1987年,完成房建面积共31万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95%以上,6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占80%,其中南丰宾馆主体建筑高达9层。30米宽的商业街新颖宽阔,繁华新街初具规模。
  公用房旧时,公署、学宫、书院等房舍,或由官府出资,或由士绅赞助建成。其它如储仓、育婴堂等由士绅赞助集资,庙宇由僧尼、道徒化缘而建,祠堂则由宗族后裔出资兴建。民国期间,公用房建筑甚少,以致后来县政府、国民党县党部及其所属的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民众教育馆等机构,也多占用祠堂、庙宇或租赁民房。
  建国初期,初步清查出公房面积7.22万平方米,其中划归国家机关使用的2.48万平方米,交集体单位经营的0.52万平方米,其余由县房管部门直接管理。1955年,县房管部门接管一批无主和产权不清的房屋计26栋176间,共2600平方米,同时对无人负责看管的祠堂、庙宇、会馆、教堂等实行代管。由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投资、集体筹资改建扩建新建的办公用房和企事业单位公用房,逐年增多。20世纪50年代,完成施工面积1.45万平方米,60年代0.77万平方米 70年代9万平方米(含更新改造面积3.2万平米),1987年16.37万平方米。
  民用房 80年代以前,县城民用房的建筑比例很小,多是机关、团体为本部门干部职工兴建的集体单间宿舍或单元式的2~3室l厅的住宅房,总共约4万平方米;县房管部门陆续为293户新建51栋、848间、1万余平方米的住房,并对旧日有民用房进行维修和改造。1980年后,各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建多层住宅楼房,迅速形成高潮。至1987年,民用房建筑面积共14.7万平方米,县房管部门新建普通民用房0.61万平方米。
  同时,私房建筑,发展亦异常迅速,范围越来越广,造型越来越新,以桔农最多,城镇居民次之,干部职工较少。新建的私用民房,大都是独家独院,耸立于桔园间隙之中,临街民用房,底层多为店面,楼层木质三开窗,前后配以阳台,普遍为3~4层,少数5~6层。据1985年房屋普查统计与估测,建国以来,更新改造的私房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新建约7万平方米。1986~1987年,私人民用房的建筑或更新改造,更是方兴未艾,档次越来越高,面积约1.6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