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丰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7562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市场销售 |
分类号: | F713.3 |
页数: | 2 |
摘要: | 新粮上市时,大量抛售,造成粮价暴跌,使粮商得以低价购进;青黄不接时,囤积居奇,粮价暴涨,售价为进价的数倍。这些现象经常激起民愤,民国24年县城民众自发在河岸码头阻截粮商运粮出境;民国25年,愤怒的饥民持扁担锄头,冲进囤粮不售的官商合营利丰米厂,砸坏加工器械,夺走囤粮。民国30年,县政府迫于民众压力,在县城及乡镇设粮食管理委员会,设置粮食专管人员,负责粮价和市场贸易,亦未奏效。抗日战争期间,难民大量涌入,县城人口大增,粮食市场空前繁荣,中小型粮店由30家发展到近100家,其中较大的利丰、利达等7家粮商开始机器制米。当时通贷膨胀愈演愈烈,粮价一日数变,百姓怨声载道。实行统购统销后,粮油销售由国家独家经营。 |
关键词: |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市场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