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509
颗粒名称: 农村电话
分类号: F621
页数: 1
摘要: 农村电话,始于民国22年。次年县城与区(乡)之间电话线路277公里。民国25年,架设县城至洽村线路45公里,县城至三溪线路20公里,县城至洽湾、太和、傅坊等处线路约62公里。这些线路专供县政府使用,对外不办农话业务。1952年,全县农话杆路145.9公里,其中双线15.5公里,单线141公里。其中:中继线84.3公里,线条长度621.6条公里,双线回路255.6公里,单线回路366公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生产大队出现过拆机现象,农话用户略有减少。农话业务民国22年,农话用户13户;1953年农话用户44户;1957年农话用户111户;1963年农话用户172户;1982年农话用户255户;1985年农话用户265户;1986年农话用户265户;1987年农话用户206户。
关键词: 南丰县 长途电话 农村电话

内容

农村电话,始于民国22年。次年县城与区(乡)之间电话线路277公里。民国25年,架设县城至洽村线路45公里,县城至三溪线路20公里,县城至洽湾、太和、傅坊等处线路约62公里。这些线路专供县政府使用,对外不办农话业务。
  1952年,全县农话杆路145.9公里,其中双线15.5公里,单线141公里。因电线系直径1.13和1.6毫米规格,通话质量较差。1957年,农话杆路375.9公里。其中:中继线84.3公里,线条长度621.6条公里,双线回路255.6公里,单线回路366公里。1963年,全县设农话总机12部,杆路633.4(国营263.4)公里,其中;中继线223.2公里,线条长度743(国营203)公里。1964年县城至公社24条中继线全部实现双线通话。1966年,全县12个公社所属208个生产大队全部通电话。1980年电话线和广播线分设后,农村电话昼夜可通,通话质量大有改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生产大队出现过拆机现象,农话用户略有减少。1984年3月,全县设农村电话交换点13处,17个乡镇均通电话,176个村委会有58个装了电话,1227个村民小组有161个通电话。1987年有农村电话交换机680门,杆路长581公里(其中水泥杆路292公里),明线总长度798对公里,电缆长度3.1皮长公里。
  农话设备民国23年,县城设容量为15门交换机1台,电话线路277华里,电话桌机16部。建国后,1953年,全县国营装机总容量230门,实占104门。乡办总机装机和容量260门,实占144门。1960年,全县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50门。1984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680门,农话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4部,电话机总数290部。1985年全县农话杆路总长度696公里,明线总长度782对公里,农话电缆长度217皮长公里。1987年农话交换机680门,杆线长度581公里,其中:水泥杆路292公里;明线总长度798对公里,电缆长度3.1皮长公里。
  农话业务民国22年,农话用户13户;1953年农话用户44户;1957年农话用户111户;1963年农话用户172户;1982年农话用户255户;1985年农话用户265户;1986年农话用户265户;1987年农话用户206户。农村电话从1974年开始实行计次计费业务,1976年出口业务量为5.81万张;1984年出口业务量为11.17万张;1987年出口业务量为12.70万张。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