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话长途电话长话线路民国22年(1933),南丰县电报局成立,有南城至南丰长话线路1条,线长44.2公里。民国24年,接受南丰至福建省建宁县军用电话单线式l条,线长80公里。同年,建成临丰段(临川—南丰)单线式1条,线长103公里。1949年12月,长话线路可通南城、抚州、南昌、广昌、宁都等地;1956年长话线路由南丰可通抚州、南城、广昌,通往省外之电话由抚州经南昌接转。1965年7月增设南丰至黎川有线电话1条。1974年10月,增开南丰至南昌一路和南丰至抚州二路载波电话,同时停开南丰至黎川有线电话线路1条。1982年11月,增开南丰至抚州载波电路2条,南丰至南昌载波电路1条,停开南丰至广昌有线电话线路1条。至此,南丰县长话电路全部实现载波化,长话畅通全国各地。1987年,南丰至南昌明线2条,南丰至抚州明线8条(其中;人工方式6条,半自动拨号2条);南丰至南城明线1条,南丰至广昌明线1条,南丰至抚州地区公安处出租电路1条,南丰至抚州地区机要科出租电路1条。1987年底,县邮电局筹设自动接报网(进南昌电信局256路自动接报网)1条,长话将自动直拨全国各地。
长话设备民国22年,县政府电话总机班仅有15门交换机1部,电话桌机10部。建国初,县邮电局仅有5门磁石交换机1台;1956年有磁石交换机50门;1974年10月装设JZ-3CB型三路载波机1部;1982年10月添置ZM305十二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1984年12月,县邮电局添设JZ12B十二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1985年12月增设ZZD09高十二路载波机1部。
长话业务民国23年,全年去话338张,来话265张。建国后,长话出口业务量:1949年为1418张;1959年为3921张;1969年为6842张;1979年为18900张;1987年为53613张。
市内电话民国22年,县政府设电话总机班,配15门交换机1台,电话机10部,供县政府党、政、军单位使用。
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接管电话班。同年底,市内电话磁石交换机总容量仅20门,用户单机3部。1953年6月,县人民政府正式将市内电话交县邮电局经营。是年市内电话容量增至65门,用户话机35部,杆路长度4626公里。1956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50门(其中50门作长话用),用户话机67部。同年设架空电缆80米,墙壁电缆20米,电缆芯线长度5对公里。1975年9月,市话线路经大修后,东、南、西、北4条街的明线电缆更新为地下电缆,共埋设地下电缆0.42皮长公里,并安装共电式市话交换机720门。同年12月20日正式割接使用,取代了原装350门磁石交换设备。1982年底,市话杆路长度17公里,其中水泥杆路9公里;明线线条长度56对公里,电缆长度5.1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3.9公里,电缆芯线长度369.9对公里。1984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720门共电式,实占容量450门,杆路长度19.5公里,其中水泥杆路11.55公里;电缆长度10.48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10.48皮长公里。
市话服务范围东至石子山贡桔饮料厂,南至大坪嵊柑桔研究所,西至西门关口,北至1029厂(王石坪)。
市话用户民国26年16户。1948年8月,3户;1952年35户;1982年258户;1984年284户;1987年366户。
农村电话农村电话,始于民国22年。次年县城与区(乡)之间电话线路277公里。民国25年,架设县城至洽村线路45公里,县城至三溪线路20公里,县城至洽湾、太和、傅坊等处线路约62公里。这些线路专供县政府使用,对外不办农话业务。
1952年,全县农话杆路145.9公里,其中双线15.5公里,单线141公里。因电线系直径1.13和1.6毫米规格,通话质量较差。1957年,农话杆路375.9公里。其中:中继线84.3公里,线条长度621.6条公里,双线回路255.6公里,单线回路366公里。1963年,全县设农话总机12部,杆路633.4(国营263.4)公里,其中;中继线223.2公里,线条长度743(国营203)公里。1964年县城至公社24条中继线全部实现双线通话。1966年,全县12个公社所属208个生产大队全部通电话。1980年电话线和广播线分设后,农村电话昼夜可通,通话质量大有改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生产大队出现过拆机现象,农话用户略有减少。1984年3月,全县设农村电话交换点13处,17个乡镇均通电话,176个村委会有58个装了电话,1227个村民小组有161个通电话。1987年有农村电话交换机680门,杆路长581公里(其中水泥杆路292公里),明线总长度798对公里,电缆长度3.1皮长公里。
农话设备民国23年,县城设容量为15门交换机1台,电话线路277华里,电话桌机16部。建国后,1953年,全县国营装机总容量230门,实占104门。乡办总机装机和容量260门,实占144门。1960年,全县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50门。1984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680门,农话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4部,电话机总数290部。1985年全县农话杆路总长度696公里,明线总长度782对公里,农话电缆长度217皮长公里。1987年农话交换机680门,杆线长度581公里,其中:水泥杆路292公里;明线总长度798对公里,电缆长度3.1皮长公里。
农话业务民国22年,农话用户13户;1953年农话用户44户;1957年农话用户111户;1963年农话用户172户;1982年农话用户255户;1985年农话用户265户;1986年农话用户265户;1987年农话用户206户。农村电话从1974年开始实行计次计费业务,1976年出口业务量为5.81万张;1984年出口业务量为11.17万张;1987年出口业务量为12.70万张。
第二节电报电路民国23年(1934),南丰县电报局成立,局址在汽车站长话总机处,电报业务主要靠话传。民国28年,县电报局使用国民政府交通部架设的单线电报线路1条。民国29年10月,县政府由第七行政区第48电台分队架设军政无线电台。通报电路:南丰支台至南城区台。
1949年12月至1958年12月,县至抚州专区电报采用话传方式传递;1959年县至专区电报由话传改为人工电报电路;1965年电报电路有南丰——抚州人工电报电路2路;南丰——广昌、南城、黎川话传电路3路。1974年停开话传电路。1978年开通南丰——抚州真迹传真电报电路1路。1980年2月,停办真迹传真电报业务;同年5月,南丰——抚州人工电路改为电传电路。1981年停开南丰至广昌话传电路。1982年有南丰——抚州载波电报电传报路及无线人工报路1路,南丰县发往各地之电报皆由抚州转发。1987年有无线电路1路,有线电路1路。
电报设备民国28年,南丰县电报局有莫尔斯发报机1台;民国29年县政府设有专用无线电台1部,配有5瓦收发报机1部,5瓦手摇发电机l部;民国31年县电报局有人工话传电报机2部。
1949年12月至1958年12月,县邮电局仅有接收的莫尔斯发报机1台;1957年添置莫尔斯发报机1台;1966年县邮电局有15瓦短波发讯机l部,1976年调入81型15瓦无线发讯机1部;1982年有81型15瓦短波发讯机1部,55型电传打字机2部;1987年有BCO55型电传打字机2部,15瓦无线短波发讯机2部,BZP双路载波电话机1部,BHC83C汉字译码机1部。
电报业务民国20年,南丰县电报局拍发电报261次(其中:军政界电报31次,民间私务电报230次)。民国27年县电报局拍发电报645次(其中:军政界电报75次,民间私务电报570次)。
建国后,全县电报去报量:1949年955份;1959年4821份;1969年0.79万份;1979年1.70万份;1984年2.35万份;1985年2.91万份;1986年2.72万份;1987年3.33万份。
第三节电信质量管理 20世纪50年代,电信质量管理就建立“复述复核,电话应答拨号、回叫,电报报面规格和时效,机械设备的预检预修和征求用户意见”等制度。并配有专职报话业务指导员1人,经常上门和召开座谈会征求用户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制度松弛,业务质量一度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质量管理制度,县邮电局将省局下达的各项质量指标实行两级分解,局抓班组,班组抓个人,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奖罚分明。到1987年,邮电部考核的电信业务质量完成情况为:电报投递逾限率0.0143%;电报服务差错率为0.00294%;长途电话逾限率1.97%;长途电话有效接通率94.41%;市内电话装机及时率100%;长途电传电路合格率100%;长途载波电路合格率100%;无线短波通讯沟通率100%;农村电话用户平均障碍历时134分钟/每百户,农村电话中继线平均障碍历时47分钟/每百对公里;农村电话有效接通率99.8%。
表19-7 几个年度电讯业务量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