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质量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46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质量管理
分类号: F406.3
页数: 1
摘要: 解放前,县手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均由店(作坊)主把关和检查。1956年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后,开始加强质量管理,制订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举办产品质量展览,进行现场参观,总结评比,提高产品质量。“大跃进”期间,有些社组片面追求数量,普遍出现产品质量下降现象。此时,对优质产品生产者报酬,酌情提高,对等外品,实行包退、包换、包修,产品质量迅速上升。1965年,全县52个手工业合作社的产品普遍达到一、二类,消灭了三类品。1982年县经济委员会举办了厂QC学习班,各厂均开展了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增进职工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县化工厂、罐头酿酒厂的QC小组均出席过抚州地区召开的QC成果发布会。210#树脂QC小组在1980~1982年连续被评为省优秀QC小组。
关键词: 南丰县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

内容

解放前,县手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均由店(作坊)主把关和检查。建国后至1955年,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由县供销合作社根据加工订货时实样,签订合同,规定产品质量,然后各手工业社(组)按此组织生产。1956年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后,开始加强质量管理,制订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举办产品质量展览,进行现场参观,总结评比,提高产品质量。当时,县手工业联社经常组织铁、木、竹工人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带着自做的产品,集中展览,评出优质产品后,在全县推广。“大跃进”期间,有些社组片面追求数量,普遍出现产品质量下降现象。1961年后,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全县手工业社始建专职检验员制度,各社民主产生1名检验员,授权把好质量关。此时,对优质产品生产者报酬,酌情提高,对等外品,实行包退、包换、包修,产品质量迅速上升。1965年,全县52个手工业合作社的产品普遍达到一、二类,消灭了三类品。
  “文化大革命”中,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遭冲击,质量明显下降。
  1976年,县工业主管部门加强质量管理,县化工厂、罐头酿酒厂和水泥厂均建有专业实验室,配有主任和技术人员,均有较完善的测试设备及仪器仪表。其它工业企业均有专职质量检测人员和质量管理制度。
  1978年,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学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经验。县化工厂、针织厂、水泥厂、罐头酿酒厂均开展厂QC宣传,有的企业开始运用运筹学原理管理产品质量。1982年县经济委员会举办了厂QC学习班,各厂均开展了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增进职工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县化工厂、罐头酿酒厂的QC小组均出席过抚州地区召开的QC成果发布会。210#树脂QC小组在1980~1982年连续被评为省优秀QC小组。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