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金属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42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金属工业
分类号: F407.4
页数: 2
摘要: 南丰金属工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全县有金属制品企业9个,到1987年,产值达431万元。主要企业有: 南丰县五金机械一厂二轻局属企业.1983年6月正式成立,1987年有职工96人。1983年12月,该厂产品参加对外经济贸易部在北京主办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业建设成果展览会,“双斧”牌八角锤获外经部荣誉证书。产品除行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科威特、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产量:1987年产金龙香烟盒219万只;喜园烟听装筒4.15万只;塑料水管35.1万米;塑料旁通3.92万只、塑料堵头1.5万只、塑料接头9144只。年产值68万元,固定资产18.2万元。
关键词: 南丰县 金属工业 金属制品

内容

南丰金属工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全县有金属制品企业9个,到1987年,产值达431万元。主要企业有: 南丰县五金机械一厂二轻局属企业.1983年6月正式成立,1987年有职工96人。
  主要设备:有全套金工、锻工设备。主要产品:打谷机、园艺工具、八角锤。1983年12月,该厂产品参加对外经济贸易部在北京主办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业建设成果展览会,“双斧”牌八角锤获外经部荣誉证书。
  产品与产值:1984年八角锤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除行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科威特、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产3.76万件,产值30.73万元;1985年产7.48万件,产值65.1万元;1986年产11.88万件,产值120万元;1987年产18.72万件,产值158.4万元。
  南丰县五金机械二厂二轻局属企业,1983年7月正式成立,1987年有职工103人。
  主要设备:金属切削机床13台,专用车床15台,立式钻床、刨床、锻压设备共17台,滚镀、电镀、整流变压、专用变压器等。主要产品:钻石牌活络喷咀油壶行销美国、伊拉克、加纳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1987年产钻石牌活络喷咀油壶59.24万只,年产值156.1万元,固定资产41.8万元。
  南丰县泥炉厂二轻局属企业,1958年7月正式建厂,1987年有职工87名;是生产具有南丰特色泥炉的主要工厂。
  清光绪十三年(1887),南丰县始产泥炉,是由赣州人金万鑫仿制的。继有曾鼎兴、张洪发亦仿制出柴炉、炭炉等。原料为粘性泥土。由于式样美观,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颇负盛名,产品远销省内外。销路打开后,为减轻课税,谎称在制炉中注入大量食盐,是时盐缺价贵,当局信以为真,从此泥炉称盐炉。1953年才改称南丰泥炉。
  南丰泥炉生产工序有:炼泥、压坯、刨皮、磨光、割状、团泥(上耐火泥)、叠底(上炉底)、刮光、打底、底盘、包装等。均为手工操作。
  1949年8月以前,全县仅有12家前店后坊的泥炉店,年产量为1.55万只。1950年产2.8万只,自产自销,批零兼营。1951年产2.8万只,1952年产3.9万只。1953年泥炉参加省第一次轻工业产品展销会,荣获特等奖,年产4.08万只。1954年组成泥炉生产合作小组,当年产泥炉6.03万只。1955年达11.7万只。1956年转为泥炉生产合作社,当年产泥炉3.01万只。1957年产3.9万只。1958年7月更名南丰泥炉厂后,几经变迁,一度升格为国营企业,转产耐火砖,产品滞销,亏损严重。1959年恢复集体所有制,仍生产南丰泥炉。1960~1965年,年平均产泥炉8.8万只。“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大部分职工抵制,泥炉生产从1966~1976年,年平均产量17.1万只。1979年后,南丰泥炉有了发展,压坯使用机械操作,创制出烧木炭的八角小盖炉,小巧玲珑,精细美观,用后加盖,炭火自熄。炉壁饰以花鸟图案,更增美感,深受省内外用户赞誉;从1979年以来,连续3年获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证书。1981~1986年,年平均产泥炉29.1万只。1987年产泥炉达32.83万只,年产值33.3万元,盈利1.9万元,固定资产26.1万元。
  南丰县食品印铁制罐厂二轻局属企业,1984年4月建厂,1987年有职工103人。
  主要设备:拥有冲床16台、车床6台、制塑机3台等。
  主要产品产量:1987年产金龙香烟盒219万只;喜园烟听装筒4.15万只;塑料水管35.1万米;塑料旁通3.92万只、塑料堵头1.5万只、塑料接头9144只。年产值68万元,固定资产18.2万元。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