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土流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3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土流失
分类号: S157.1
页数: 2
摘要: 县境内水土流失始于明末清初,以后逐年增加,而历代政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足,故对水土流失问题这一自然现象不闻不问。建国后,人们缺乏宏观系统的经济生态观念,顾粮不顾山,全县水土流失继续恶化。据调查1963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22.65万亩,森林覆盖率43.64%,由于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每年森林资源消耗量超过生产量在16.4万立方米以上,造成有林面积大大减少。“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状态严重,乱砍滥伐现象属历代罕见。水土流失,危害甚大,过量砍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又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1979年前后消耗林木每年平均超过生长量16.4万立方米。三项合计占水田的40.20%。
关键词: 南丰县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内容

县境内水土流失始于明末清初,以后逐年增加,而历代政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足,故对水土流失问题这一自然现象不闻不问。
  建国后,人们缺乏宏观系统的经济生态观念,顾粮不顾山,全县水土流失继续恶化。1958年“大跃进”期间,大办集体食堂和大炼钢铁,森林再度遭毁,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据调查1963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22.65万亩,森林覆盖率43.64%,由于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每年森林资源消耗量超过生产量在16.4万立方米以上,造成有林面积大大减少。1964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8.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6.87%,占山地总面积的20.38%。“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状态严重,乱砍滥伐现象属历代罕见。这期间,放松了水土流失治理,忽视生态平衡,盲目改港造田,加之提倡烧山全垦造林,废林开荒,一时锯板厂一哄而上,砖瓦窑大量兴建,致使木材砍伐量年年超过生长量,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1980年县水土保持站对全县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规划,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65.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90%,占山地总面积的33.04%。又据1981年调查,全县有林地马尾松仅105.3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6.7%,荒山面积逐年增加。
  从1964年流失面积48.3万亩,到1987年流失面积65.6万余亩,23年中增加17.3万亩,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0.752万亩。1987年全县水土流失状况,按流失程度区分,严重流失面积为11.25万亩,占总流失的17.2%;中度流失18万亩,占27.4%;轻度流失36.35万亩,占55.4%。在全县17个乡镇中,强度流失万亩以上的有洽湾、桑田、太和、市山、波罗等。这些地区的山头,植被覆盖率甚低,每当大雨,流水泥沙俱下,淤沟塞渠,损坏农田,有时甚至出现崩方、塌方。按流失类别分,全县花岗岩区面积共有147.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35%,水土流失面积达33.76万亩。红砂岩区面积9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2.26%,水土流失达21.2万亩;变质岩区面积4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6.39%,水土流失面积达10.6万亩。按侵蚀类型分,其中面蚀55.6万亩,沟蚀6万亩,崩蚀4万亩。
  水土流失,危害甚大,过量砍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又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1979年前后消耗林木每年平均超过生长量16.4万立方米。由于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境内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肥力下降;60年代以来盱江上游和县境内旴江及其支流两岸林木被乱砍滥伐,大量泥沙下泄,水位由深变浅,河床年年升高,影响了通航;又由于植被日益减少,光山秃岭表土层易被雨水冲刷,泥沙淤塞河床,使排水不畅,一遇暴雨使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水土流失,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据统计,1980年全县水田27万亩,易旱田就有3.8万亩,占水田的13.4%,易涝田2万亩,占水田的7.2%,同时沃土流失,变成沙田的有5.6万亩,占水田的19.6%。三项合计占水田的40.20%。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