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修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378
颗粒名称: 堤坝修筑
分类号: TV5
页数: 1
摘要: 解放前修筑砂石堤坝,多属临时性的,有的河沟规划不当,标准偏低,附属建筑配套不全,费时费料。民国时期县政府有时也征集劳力,整修少量水利设施。如民国25年曾征民工2500多人,实用工8603个,完成土石方4400多市方修复堤坝,因施工质量低劣,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建国后,1950年冬,县人民政府组织兴修全县第一座陂坝,命名为“翻身陂”。1953年春,盱江上游涨水,冲毁了富溪乡茅店村下游一片洲地,严重威协着下游数以千亩农田、桔树和整个茅店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县人民政府全力以赴,以块石抛脚固基和干砌护坡,进行抢修,并获得抚州专员公署经费补助,使茅店村和干线公路转危为安。水源流量较小的也可灌溉数百亩,陂坝落差大的便利用其发电。
关键词: 南丰县 水利建设 堤坝修筑

内容

解放前修筑砂石堤坝,多属临时性的,有的河沟规划不当,标准偏低,附属建筑配套不全,费时费料。民国时期县政府有时也征集劳力,整修少量水利设施。如民国25年(1936)曾征民工2500多人,实用工8603个,完成土石方4400多市方修复堤坝,因施工质量低劣,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民国36年江西善后救济分署给南丰下拨一项兴修水利工赈款1600万元(法币),但县政府巧立名目,将赈款用于其他开支,对乡、村水塘、陂坝之类的水利工程,只按工程工料费补助百分之二、三十,未能解决实质性问题,故修陂修坝,年修年毁,劳民伤财。
  建国后,1950年冬,县人民政府组织兴修全县第一座陂坝(座落在今波罗乡田东村),命名为“翻身陂”。1952年全县共建5陂:官庄乡的官陂、市山乡黄精陂、富溪乡的荷叶州陂、镇前乡枫山咀陂、河东乡的上陂。1953年春,盱江上游涨水,冲毁了富溪乡茅店村下游一片洲地(原南丰飞机场),严重威协着下游数以千亩农田、桔树和整个茅店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县人民政府全力以赴,以块石抛脚固基和干砌护坡,进行抢修,并获得抚州专员公署经费补助,使茅店村和干线公路转危为安。这一年全县大力兴修水利,对盱江两岸部分较大的支流,进行了筑堤护岸,控制流量,筑堤埂2公里以上的有珠湖、鄱阳、太和、西源、赓溪、莱溪、大堡、黄满等地,1公里以上的有河东、傅坊、王家山、桥口、茅店等地。在每年农闲时,还安排一些劳力,进行加高添固。同时全县兴修重点陂坝61座,结构各异,灌溉能量大的可灌千亩以上,如波罗田东翻身陂,实际灌溉1000亩;白舍里陈的幸福陂(可灌溉1350亩),太和的下坊陂坝(可灌溉2300亩);汤王排陂坝(可灌溉2800亩)等。水源流量较小的也可灌溉数百亩,陂坝落差大的便利用其发电。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