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饲养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329
颗粒名称: 牛的饲养量
分类号: S823
页数: 1
摘要: 建国前,耕牛多为地主富农所有,由佃农饲养。民国23年,南丰耕牛饲养户1.7万户,养牛1.8万头。民国26年存栏13903头,3年中下降48.2%。民国38年只剩下6463头,又下降53.5%。这些措施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1952年耕牛存栏10227头,比1949年增加58.2%。此后除1958~1963年略有下降外,基本上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展速度加快,1982年全县养牛16563头,到1987年增加到25017头,年平均增加1691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家畜

内容

建国前,耕牛多为地主富农所有,由佃农饲养。民国23年(1934),南丰耕牛饲养户1.7万户,养牛1.8万头。民国26年存栏13903头,3年中下降48.2%。民国38年只剩下6463头,又下降53.5%。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耕牛,采取了很多保护和奖励措施,1950年10月制定《关于保护耕牛的指示及办法》,不久又颁布《保护耕牛的布告》,对养牛有贡献的农民给予表扬和奖励,评选劳动模范时有养牛劳模,对私宰耕牛的违法户给予严厉惩处。这些措施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1952年耕牛存栏10227头,比1949年增加58.2%。此后除1958~1963年略有下降外,基本上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展速度加快,1982年全县养牛16563头,到1987年增加到25017头,年平均增加1691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
  表16—1 1949~1987年耕牛存栏一览单位:头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