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采收南丰蜜桔一般是11月上旬成熟,桔农习惯在立冬后采收,方法是一片桔园一两天内全部采完。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就下文对采收工作提出12点要求,这些要求对提高采收质量、减少果实腐烂损失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这12条内容是: 1.采收必须掌握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凡遇下雨、起雾、凝霜等天气都不宜采果。
2.采收前要剪平指甲,以免搔伤果皮,最好戴上工作手套。
3.采果和处理果实时严禁喝酒,酒气会引起桔子腐烂。
4.采果时应循着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由远而近的顺序进行。先从下部枝条上采起,然后使用采果梯逐次向上采剪,不得攀枝摘果,并避免果实坠地(近年推广在树上分级采果,可减少选果分级工序,减少果皮碰伤,有利储藏)。
5.采果时须注意树体,避免大枝受压劈裂和断枝。
6.采果时左手托住果实,食指与中指夹住果枝,右手用剪刀齐果肩或萼片剪下果实,避免拔梗、压破和松动果梗,不得剪掉萼片,剪口务必平整,用手指试摸不感果梗突起和刺手,以免互相戳伤果皮。
7.轻剪轻放,随剪随放,避免刀口碰伤果实,不得将果实抛掷入篓,擦伤果皮。
8.不要用手接触霉烂果实,以防止病菌传播。
9.要随时拣除混杂在果实中间的枯枝,以免刺伤果皮。
10.病虫果、落地果、受伤果、拔梗果等都必须另外存放。
11.采果篮装到九成满就要另放空篮,转换容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可堆积地面。
12.桔子存放场所要空气流通,地面不潮湿,更不能放在酒坛和尿桶旁边,以免引起腐烂。
采收除严格按照上述12条要求进行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适时采收。南丰蜜桔以香甜为特色,不宜早采,其糖分的增加、香味的加浓、酸度的降低,只有果实达到足够的成熟时,采收才能理想。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一片一片采光的做法,即使是适时采收,也难免青黄不一,随着桔园猛增,山地桔园已占60%以上,由于山地桔园地势、土质、肥水管理等差异,成熟期比主产区晚,虽到立冬采收,风味仍偏酸,色泽亦偏青,加上边远山地桔园看守困难,乡规民约没有主产区严格,多数提前采收,影响南丰蜜桔声誉。
果实采收后,立即精选分级。在选果中,一般分为分组和选果两个环节。分组按照果实大小分成几个组别,以便装箱排列,使果实免受压挤,计重方便,整齐美观。选果采用分级板,从小孔到大孔,确定各组果实。
外销果:凡符合国家出口标准或通过贸易洽谈,中外双方按合同条款规定的果实,是供出口用的商品,其标准除果实大小外,对果形、果色、果皮、病虫和疤痕等亦有不同的要求与指标。如苏联就明确规定:无吹绵蚧、粉虱、潜叶蛾、果实蝇、康氏粉虱、溃疡病等病虫害。对农药残留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内销果:一般也应符合外销标准而又无腐烂影响的果实都可作为内销果。根据果个的大小、损伤及病虫为害的情况、果实质量等确定等级。
急销果:指损伤较严重,有腐烂迹象,不宜存留的果实,应单收单放,尽快就地销售或立即加工。
腐果:是指腐烂和严重损伤的果实,已无食用价值,有的可供剥皮制药,或作工业处理。
果实分级,商业部颁布有规定的标准,宽皮柑桔一级果的规格质量是:果形正常,具该品种特征,着色良好,着色部分不得少于五分之三,果面光洁,斑疤、青斑、沙皮、油斑病斑及一切非正常果皮和蚧点,轻微的煤烟病菌迹、药迹等一切附着物合并不超过果皮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不得有深疤、硬疤、灼疤、裂口、锈壁虱为害斑。不得有黑星病、黑斑病。疮痂病不超过5点,蚧不超过30点(不得影响美观,其中大形蚧如矢尖蚧不得超过10点)。不得有未愈合的机械伤和虫伤,不得有压伤、擦伤、病变伤和腐烂果实。网纹型油斑病允许1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9%,总酸量不高于1%,固酸比不低于8比1,可食部分不低于70%。除上述要求外,根据南丰蜜桔的特征,规定一级果横径为35毫米以上,果面疮痂病的点数和面积可较其他品种略宽。南丰蜜桔二级果,果实横径不低于30毫米,着色较好,转色部分不得少于果皮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果面较光洁,一切斑疤和附着物合并不超过果皮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不得有明显的锈壁虱为害斑,不得有黑斑病、严重的日灼斑、黑星病和疮痂病(呈瘤状突出者)不超过10点,蚧不超过50点。
第二节保鲜贮藏南丰蜜桔采收后,大部分向市场上销售,由于上市时间集中,卖不到好价钱,而贮藏又易腐烂。这是制约南丰蜜桔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980年,南丰柑桔试验站简易贮藏试验取得成功。1982年,农业部为此在南丰召开江南九省柑桔贮藏保鲜现场会。此后,南丰蜜桔贮藏一年比一年多,到1987年,贮藏量已达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一技术不仅大大缓和蜜桔采收季节的采、运、贮、销的紧张局面,鲜果供应期可延长至次年2、3月,大大减低贮藏腐烂损耗,经济价值可提高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能防止绿霉菌、青霉菌、蒂腐菌、褐腐菌、炭疽菌的侵害所造成的腐烂,控制蒂腐病、黑腐病、褐腐病的发生,加上成本低廉,处理50公斤鲜果成本不到2元,方法简易,无需添置设备和工具,家家户户均可进行,因而受到广大桔农的欢迎。简易蜜桔贮藏保鲜技术的要领是: 1.采前喷药:采果的前一天或当天,全树或全园中用1比1000倍托布津或多菌灵药液,并在药液中配50PPM2·4D混合喷布。
2.树上分级:按部颁标准分级采果。
3.树下包装:采下的桔子,立即按等级装入各自果箱。
4.常温贮藏:桔箱在常温条件下堆叠于普通仓库(或房间),一般6~8层,堆间留空50公分,便于通风和检查。入库前仓库要打扫干净,用杀菌剂消毒,入库后开窗通风20天左右,使桔子“发汗”至果皮干爽,果皮变软约失重3~4%,即关闭门窗一星期,以提高室内湿度,然后在桔堆周围覆盖塑料薄膜,以减少空气流通。遇到室温在12摄氏度以上天气,应在晚上开窗透凉。
这一技术措施,关键在于采收质量,必须做到适时采收,轻拿轻放,尽量减少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才能保证贮藏效果。
此外,不少桔农在采收后用配好的农药浸泡10~20秒钟,效果不错,但比树上喷药略差。
第三节购销南丰蜜桔大部分运往外地销售。民国初,年外销1.5~2万担,主要由本县12家店号和黎川、抚州、建宁等地客商经销。民国23年(1934)成立江西省蜜桔运销合作社后,扩大了上海、武汉、南京等大城市的销售。建国后,国家重视蜜桔生产的发展,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桔粮比价,稳定收购价格,在生产区建仓库、设收购点,后来还采取回供生产资料和发放贷款等方法,促进了蜜桔生产发展。1960年起蜜桔由国家统购统销,桔农无后顾之忧。1984年,国家确定柑桔为三类物资,开放市场,允许并鼓励桔农自行推销产品,国营外贸、果品公司在农民自愿交售的前提下,优质优价大量收购,继续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
南丰蜜桔的外贸起落很大。民国26年曾由广东汕头市果品交易行运销伦敦250吨,此后出口大减。建国后恢复外销,1964年224吨,1973年552吨,1985年343吨,1986年436吨,1987年460吨,主要销往苏联、东欧等国家。
销售蜜桔,为了避免损伤果皮,减弱果实呼吸强度和水分蒸发,减少病菌传染、保持果实鲜美,需进行包装。建国前,蜜桔多用竹篓包装,竹篓高2.5尺,直径1.8尺,可装桔120斤,上加木盖,用铅丝扎紧。建国后,包装分出口包装和内销包装2种:外贸包装要求严格,包果纸(15×16厘米)一张包1果,包纸交头在蒂部;果实装箱时交头全部向下,每只果箱只装同一品种、同一级别的果实,并按规定个数装箱。果箱过去用纸箱,目前均用木箱,有装30公斤、25公斤、20公斤3种,30公斤规格为63×35×26厘米,其余规格略小。内销包装均不用包果纸,有装30公斤、25公斤的木箱、竹篓2种,还有装5公斤、10公斤的小篾篓便于携带。外销蜜桔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散装,虽可降低费用,但易伤果皮,引起腐烂。
南丰蜜桔采收时,是南丰一年一度最繁荣的季节,全国各地商贾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城乡道路上装满蜜桔的各地车辆络绎不绝,销售面逐年扩大,除本省外,主要销往上海、武汉、安徽等省市,近年来北京及华北、东北许多城市采购量逐年增加,为南丰蜜桔销售增加了新的网点。
第四节运输建国前,南丰蜜桔外销主要靠船筏运输,费用低廉,但初冬水浅,运至抚州须11天左右。汽车运输速度快,每吨半整车装20篓,运费60元,由于运价过高,获利减少,大多数仍为水运。建国后,河床不断升高,水运渐绝迹。
目前外销运输主要靠汽车。1984年以前,由商业部门直接与消费单位签订合同,由消费单位自行来车装运或派车直接运送,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安徽的县市均用此法运送,用火车运输数量较少。1984年以后,随着开放政策的实行,销售渠道越来越广阔,外贸销售网的扩大,火车运输一年比一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