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是柑桔老产区,危害柑桔的病虫害种类繁多,过去防治工作仅限于钩杀天牛,建国后才逐步开展化学防治,由于效果明显,已成为桔农普遍使用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蜜桔病害最主要的是疮痂病,此外还有黑星病、脚腐病、炭疽病、树脂病、立枯病、黄斑病、煤烟病、蒂腐病、绿腐病和青霉病。疮痂病是最易感染的病害,新梢、叶片和果实均易受害;黑星病为害果皮和叶片,是造成南丰蜜桔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脚腐病为害桔树主干,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炭疽病,主要为害树叶,苗木感染后蔓延很快;树脂病,树干、叶、果均能受侵害,主要为害树杆皮层,造成局部坏死,侵害贮藏果则引起褐色蒂腐病;立枯病,主要为害苗木,造成全株自上而下很快死亡;黄斑病,主要为害树叶,造成大量落叶;煤烟病,叶、枝、果都能感染此病;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群众称为“穿心烂”,是蜜桔烂果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绿霉病和青霉病主要为害贮藏果实,引起腐烂,常可造成严重损失。
上述病害的症状和发展规律目前已基本上为桔农所了解,其防治方法,尤其是综合治理方法,如销毁病源、药剂防治、强化管理等方面已为大多数桔农所掌握。其中药剂防治目前主要使用的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锌等。
虫害防治目前已知为害南丰蜜桔的虫害有26种: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潜叶䖬、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桔蚜、桔二叉蚜、玉带凤蝶、柑桔凤蝶、潜叶蛾、柑桔吉丁虫、恶性叶虫、泥翅象鼻虫、粉绿象鼻虫、绒绿象鼻虫、花蕾蛆、吹绵蚧、糠片蚧、黑点蚧、红蜡蚧、矢尖蚧、黑刺粉虱、粉虱、柑桔粉虱等。红蜘蛛为害叶、枝和果,造成严重落叶,使果实失去光泽;黄蜘蛛主要为害叶片,严重的可在2~3天内使叶片全部落光;锈壁虱为害桔果,破坏果皮,使桔子变成粗糙、黑褐色的“烟桔子”;潜叶䖬,主要在5月上中旬为害桔树叶片;天牛类,幼虫为害树干皮层,后钻进木质部,然后向下蛀食进入根部,受害株常因此而枯死;蚜虫类,主要为害新梢嫩叶,也为害花蕾和幼果,并分泌一种蜜汁可引起煤烟病发生;凤蝶类,幼虫食害叶片,对苗木幼树为害甚大;潜叶蛾,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为害,被害叶片卷缩易脱落,易感染病,又是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场所;恶性叶虫的幼虫对春梢嫩叶为害严重,成虫有时也为害幼果与嫩枝,以山地或山边桔园受害最重;柑桔吉丁虫是柑桔的毁灭性虫害,主要以幼虫蛀食主干和枝条,造成皮层整片爆裂,使大枝或整树枯死;象鼻虫类以成虫为害叶片和果产,造成叶片缺刻,果面留疤痕;花蕾蛆成虫产卵于花蕾内,幼虫即在花蕾内危害,使花不能开放;介壳虫类,对枝、叶、果都造成危害,近年危害加重,给生产造成威胁;粉虱类的为害主要是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形成黄斑,其分泌物能诱发煤烟病,导致叶片发黑枯死。
经过长期观察与防治,上述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台方法,已为大多数桔农、尤其是乡村干部和农技示范户所掌握,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什么害虫已形成规律,农技人员只须潜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督促。近年来,因长期和过量使用农药,害虫已产生抗药性,杀虫效果已不如初期好,科技人员正大力提倡保护瓢虫、草蜻蛉、食蚜蝇、寄生蜂、寄生菌、金小蜂、大腿蜂、蚜小蜂等害虫的天敌;提倡人工捕杀害虫;提倡结合清园,焚毁病虫枝,清除害虫的越冬场所。在药剂使用上注意适量和更换使用,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建国前,南丰桔区防治天牛全靠捉虫手艺人,按钩出的虫数计酬。市山乡市山村有位钩虫能手李折仂尤其出名,1951年在新干桔产地现场比试,他钩取天牛开洞准确、速度快、无遗漏,被评为江西省捉虫劳模。1952年被邀参加农业部在南昌召开的南方果树会议上介绍经验,获得好评,后来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国果树学时,又邀请他到北京介绍钩杀天牛的经验。19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在《科学与技术》专辑中,将李折仂口述的钩杀柑桔天牛的实践技术整理介绍,使其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