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全县工业生产在机械设备极其陈旧、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957年全县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平均为3752元。三年“大跃进”期间,工业产值虽然上升,但经济效益却下降。经过三年调整,情况略有好转。“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受到干扰,企业管理混乱,产值和效益均不甚理想,1976年全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551元/人,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总额54.2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3万元,企业净盈利43.9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生产由单纯抓产值、速度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工业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增长很快。1987年全民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11361元/人,比1976年增长81.7%。全民工业企业盈利总额539.3万元,亏损总额14万元,净盈利525.3万元,比1976年增长10.96倍,随着产值、利润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其他经济效益指数也大有改善。1987年全民工业企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143.1元,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17.81元,百元资金实现产值128.99元,百元产值占用定额流动资金24.22元,与1976年比较,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增长110.27%。其他各项经济效益指数,由于这几年全民工业企业投资扩大,固定资产增长较快,由1976年的518.78万元,增加到1987年的2948.3万元,增长4.69倍,故按百元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产值有所下降,百元产值占有定额流通资金稍有上升。1987年全县全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关指标与全省和全区比较。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分别高65.3%和24.9%,百元资金实现产值分别高51.7%和21.2%,百元产值占用定额流通资金分别低35.8%和18.4%。
表12—20 几个年度全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一览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