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农业总产值建国前,南丰经济十分落后,以手工操作和作坊生产为主的工业,以粮桔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原始,产值产量极低又不稳。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1574.2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1447.81万元;工业总产值126.44万元。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91.97%、工业产值仅占8.03%。
建国初期(1949~1952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476.2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51.2万元,比1949年增长48.58%;工业总产值325.09万元,比1949年增长157.1%。为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创了有利条件。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此期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生产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570.98万元,比1952年增长44.21%,其中,工业总产值达457.42万元,比1952年增长40.71%,年均递增7.1%;农业总产值3113.56万元,比1952年增长44.75%,年均递增7.7%。工农业总产值递增率与全省同期工农业总产值递增率的7.6%基本相等。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由于受浮夸、冒进等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挫折。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049.84万元,比1957年下降14.59%.农业总产值2515.38万元,比1957年下降19.21%,年均递减4.2%;工业生产方面,1958年和1959年兴办一些小型工厂,工业总产值有所增长,1962年工业总产值534.46万元,比1957年增长16.8%,年均递增3.1%。
1963年,全县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历时三年,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重大经济比例关系得到初步改善,生产布局渐趋合理。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4104.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91.75万元,比1962年增长10.72%,年均递增3.5%;农业总产值3512.28万元,比1962年增长39.63%,年均递增11.8%。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期间,农业贯彻“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全面推广矮杆优良品种,并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4841.0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253.31万元,比1965年增长21.1%,年均增长3.9%;工业生产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厂经常停产。工业总产值只完成587.72万元,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下降0.7%,年均递减0.14%。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期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排除“文化大革命”干扰,坚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工农业生产在艰苦曲折中得以发展。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6291.1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752.45万元,比1970年增长11.74%,年均递增2.2%;工业总产值1538.73万元,比1970年增长161.81%,年均递增21.2%。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期间,全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工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629.1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65.41万元,比1975年增长38.15%,年均递增6.7%;工业总产值3063.75万元,比1975年增长99.11%,年均递增14.8%。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扩大横向经济联系,农业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推行生产经营承包制和厂长负责制,实行利改税,促进了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4926.5万元,比1980年增长55.01%,年均增长9.2%,是建国以来工农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五年,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450万元,比1980年增长43.94%,年均递增7.5%,工业总产值5476.50万元,比1980年增长78.75%,年均递增12.3%。
1986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至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7262万元,比1985年增长15.65%,年均递增7.5%,其中:农业总产值9879万元,比1985年增长4.54%,年均递增2.2%;工业总产值1987年实际完成7383万元,比1985年增长34.81%,年均递增16.1%。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8.03%上升到42.77%;农业所占比重由91.97%降至57.23%。
建国后各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一览表12—1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注:工业总产值含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 1987年全县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5267.2万元(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下同),比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6728万元增长126.92%,年平均递增12.4%。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9852.9万元,第二产业3157.1万元,第三产业2257.2万元。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1980年比较,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增长3.32倍,年平均递增23.3%;第二产业次之,增长1.54倍,年平均递增14.2%;再次是第一产业增长0.99倍,年平均递增10.3%。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县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日趋改善,与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加适应,与全国、全省发展趋势基本一致。1987年与1980年比较,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由占73.74%下降到64.54%,降低14.25%;第二产业由占18.5%上升到20.68%,增长11.18%;第三产业由占7.75%,上升到14.78%,增长90.7%。1987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68.73元,比1980年320.67元增加348.06元,增长108.54%,年平均递增11.1%。比全省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35.69元低66.96元。年平均递增率低0.6个百分点。比全区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43.06元,年平均递增率低0.2个百分点。
表12—2 几个年度国民生产总值一览 (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第三节社会总产值 1982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为16723.03万元(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9719.78万元,工业4676.35万元,建筑业958.74万元,商业饮食业850.64万元,交通邮电业517.52万元。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和交通邮电业分别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58.12%、27.96%、5.73%、5.09%和3.09%。
1982~1987年,社会总产值逐年增长,各部门增长速度工农业比较平稳,交通邮电业增长较快,建筑业由于国家一度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产值增长较慢,1983~1987年各年社会总产值增长情况如下: 1983年社会总产值17547.88万元,比1982年增长4.93%。1984年社会总产值1939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比1982年增长16%。1985年社会总产值20483.12万元,比上年增长5.59%,比1982年增长22.48%。1986年社会总产值22221.5万元,比上年增长8.49%,比1982年增长32.87%。
1987年社会总产值256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比1982年增长53.35%。其中,工业总产值8255万元,增长76.53%;交通邮电业总产值1353万元,增长161.44%;商业饮食业总产值1414万元,增长66.23%;农业总产值13693万元,增长40.88%;建筑业总产值930万元,下降3%。
表12—3 1982~1987年社会总产值一览 (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第四节国民收入 1982年开始实行国民收入(国民经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统计。当年全县国民收入为9580.38万元(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7279.43万元,工业1062.46万元,商业饮食业546.28万元,交通邮电业329.03万元,建筑业363.18万元。各占全县国民收入的比重为:农业75.98%,工业11.09%,商业饮食业5.7%,交通邮电3.44%,建筑业3.79%。
1982~1987年全县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上升,各部门增长速度以工业最快,建筑业最慢。各年度全县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情况如下: 1983年全县国民收入为10866.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2%。以下各年度国民收入与上年比的情况是:1984年11932.08万元,增长9.81%,1985年11365.21万元,下降4.75%,1986年12243.2万元,增长7.73%,1987年18315万元,增长12.84%。
以1982年为100,以下各年度增长速度为:1983年116.75,1984年117.22,1985年111.65,1986年122.24,1987年135.72。
1987年全县分部门国民收入为:工业2588万元,农业9669万元,商业饮食业728万元,交通邮电业464万元,建筑业366万元。与1982年比较,各部门增长速度为:工业增长143.58%,农业增长32.83%,商业饮食业增长33.26%,交通邮电业增长41.02%,建筑业增长0.78%。
全县每人平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82~1987年逐年上升。以1982年人均国民收入445.58元为基数,1983年为500.45元,增长12.31%;1984年为541.67元,增长21.57%;1985年为511.23元,增长14.73%;1986年543.57元,增长21.99%;1987年为605.06元,增长35.79%。1982年至1987年5年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35.97%,年平均递增6.3%。
表12—4 1982~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一览 (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表12—5 全县每人平均国民收入一览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 1949~1987年,38年中,全县全民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金额为5005.64万元,平均每年投资104.28万元。其中,工业投资2270.08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45.35%;水利投资632.98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12.65%;城市、机关及其他建设投资669.64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13.38%;农业投资520.22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10.39%;商业投资394.81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7.89%;文卫投资271.28万元,占全县总投资5.42%;林业投资163.82万元,占总投资3.27%;交通邮电投资82.81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1.6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加快对工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使全县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1979~1987年全县固定资产总投资3282.01万元,占建国以来全县总投资的65.59%,其中工业投资1656.67万元,占建国以来工业投资的78.11%。9年间,以1986年投资最多,为1004万元,占总投资的20.06%;其次是1987年为7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83%;1980年投资352万元,占总投资的7.03%。
表12—6 1949~1987年固定资产投资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