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国民政府设有铨叙部,对各级官员的学历、资历进行审核后,确定职别与官俸(级别)。
建国后,对干部的考核,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每年进行一次年终鉴定。先由被鉴定的干部,将一年来的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作自我鉴定,然后由群众评议,再由单位领导作最后鉴定,经全面考察、了解鉴定后,填写干部考核表归入本人档案;尔后结合各个政治运动,进行政治考核,填写考核鉴定表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归档。1955年4月,中共南丰县委成立审干办公室,对干部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作出实事求是的政治结论,经本人同意后签名归档。20世纪50年代,每星期1~6早晨,干部必须坚持1~2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每个单元学习完毕后进行考试,公布考试成绩,并将学习成绩列为干部考核条件之一。
1964年3月县委组织部成立干部考察工作组,对地、县管理的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有地委管理的干部71人(其中公社副书记43人、机关副局长28人)、县委管理的正副股长75人。根据德才兼备原则,培养提拔优秀青年干部286人(其中担任乡镇领导干部39人,经理级和企业股长级干部202人)。1965年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县干部进行摸底排队,按照精心选择、放手使用、严格要求、具体帮助的精神,以及德才兼备的原则,作出分期分批培养、提拔干部的计划。1965~1966年考察整个财贸系统的干部447人、企事业单位副股长以上干部219人、政府部门科员办事员53人。
1981年中共南丰县委组织部成立审干办公室,落实干部政策,对某些干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的冤、假、错案,进行全面复查、甄别,重新作出结论后,该改正的予以改正。
1985~1987年对全县技术干部进行考核,以技术干部的德(品德)、能(能力)、绩(成绩)、资(学历、资历)的确切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考核后,评定技术职称。最后评定:自然科学部门483人,其中:初级职称441人、中级职称42人;社会科学部门41人,其中:初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