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字画的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647
颗粒名称: 卖字画的先生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625
摘要: 1931年春天,红军到处打胜仗的消息,传遍了黎川县城。黎川的穷苦老百姓心里暗暗高兴;驻扎在城里的国民党二十三、二十四师的官长和士兵们,却一个个都吓得慌了神。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卖字画的先生,年纪三十上下,不高不矮,面形瘦长,穿一身黑色粗布长衫,态度和和气气。时间一长,黎川的反动县政府对卖字画的这位先生渐渐起了疑心,经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跟在他的前后左右,暗暗监视他。也有的人说他恐怕是去找红军了。大会开始了,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走到台前宣布说:“老乡们!现在请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给大家讲话。”一阵热烈的掌声震得天主堂教堂的瓦都响了!
关键词: 字画 红军

内容

1931年春天,红军到处打胜仗的消息,传遍了黎川县城。黎川的穷苦老百姓心里暗暗高兴;驻扎在城里的国民党二十三、二十四师的官长和士兵们,却一个个都吓得慌了神。
  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卖字画的先生,年纪三十上下,不高不矮,面形瘦长,穿一身黑色粗布长衫,态度和和气气。凡是来他身边看字画的人,他都客客气气招呼,和人家谈家常,问寒暖,亲热得就象老朋友一样。
  这个卖字画的先生,不光是白天在街上摆摊设点,张挂字画;晚上也总是扛个字画卷儿,挨门串户,一边招揽生意,一边走访闲聊。他还专门找那些做粗事,卖气力,穿破烂的穷人来往。
  起初,大家对他不大熟,谈话也只讲些生活小事和当地风俗人情;多过了几天,大家都不分彼此,就谈起社会现象和时局来。卖字画的先生就自然地打听一些国民党军队驻扎在黎川的情况:哪里驻了多少兵?哪里筑了碉堡?操练时带了些什么枪炮?等等。他也把别地的情况告诉这里人:听说彭德怀带了一万多红军,就在隔黎川不远的县份,马上就要打进黎川来了。红军不打人,不骂人,专门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有的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你怎么知道红军的事呢?”他笑笑说:“什么事瞒得掉老百姓呢?人家红军本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他们的事,老百姓更清楚。我东走西窜,总是和穷苦老百姓交往,自然就眼睛明、耳朵灵哕!”大家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时间一长,黎川的反动县政府对卖字画的这位先生渐渐起了疑心,经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跟在他的前后左右,暗暗监视他。这个卖字画的先生并没有害怕,仍然从从容容卖他的字画,和别人谈天说地。只是谈话的内容更谨慎一些。
  大约过了两个来月,卖字画的人突然不见了。大家都为他耽心,生怕他是被反动派抓走了。也有的人说他恐怕是去找红军了。
  那年六月六日上午,彭德怀带领的一万多红军,浩浩荡荡开进了黎川城,驻守在黎川的白军二十三、二十四师吃了败仗,退到南城县硝石去了。
  六月七日上午,在黎河边上的天主堂里,红军召开了群众大会,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工农红军的政策,讲解打土豪分田地的道理和做法。去参加会的人很多。人们一进会场,就被台上站着一个穿红军服装的人吸引住了。
  大家轻轻议论着:“这个人好面熟,在哪里见过呢!” 大会开始了,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走到台前宣布说:“老乡们!现在请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给大家讲话。” 这时,早为黎川群众熟悉的人走到台口,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老乡们,我们是老相识了!我就是几个月前在你们黎川街上卖字画的人哩!……”一阵热烈的掌声震得天主堂教堂的瓦都响了!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