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博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643
颗粒名称: 状博士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摘要: 清朝乾隆年间,黎川县中田地方有一书生,姓鲁名思瑾。此人博学多才,敏慧过人,但他看透了仕途的险诈,官场的黑暗,所以无意功名,却专爱为人鸣冤打官司,只要他的状纸一呈上官司无不打赢。人们都称他“状博士”。这中田地方的鲁家是一个大家族,有钱有势。岳姓人只好告到县府衙门。鲁家建的正是旌表忠孝节义的牌坊,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大家只可维护,无权干预。而鲁家的族长公又严厉地警告鲁思瑾:“你是鲁家人,可不能背叛祖宗,否则,将按族规惩处。”于是备礼亲自登门拜访,企图拉拢鲁思瑾为自己效力。鲁思瑾一枝笔,半块墨,申张公理,抑制豪强。鲁思瑾死后,有人把这一正一反的两句话合在一起,作为送给他的挽联,使人一看,爱憎分明。
关键词: 状博士 黎川县

内容

清朝乾隆年间,黎川县中田地方有一书生,姓鲁名思瑾。此人博学多才,敏慧过人,但他看透了仕途的险诈,官场的黑暗,所以无意功名,却专爱为人鸣冤打官司,只要他的状纸一呈上官司无不打赢。人们都称他“状博士”。
  这中田地方的鲁家是一个大家族,有钱有势。有一年,鲁家建一节孝牌坊,硬堵于岳姓家门口,致使岳姓人进出很不方便,连挑一担水都很难转弯。岳姓人只好告到县府衙门。谁知县官早已受了鲁家的贿赂,便拿出一套封建歪理为鲁家辨护,说什么自古忠孝节义是兴邦治国之道,无论士宦黎庶,都应遵行。鲁家建的正是旌表忠孝节义的牌坊,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大家只可维护,无权干预。
  岳姓人这官司打输了。有冤难申。想找鲁思瑾写状申辨,又恐他是鲁家人,胳膊肘怎会往外转?而鲁家的族长公又严厉地警告鲁思瑾:“你是鲁家人,可不能背叛祖宗,否则,将按族规惩处。”鲁思瑾忿忿不平,他不顾威胁,立即写好状纸,主动同岳姓人一起进县衙呈上县官,县官一看,状纸上只写着八个字“生不得进,死不得出。”县官不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鲁思瑾从容上前说道:“县老爷不是说自古忠孝节义是兴邦治国之道,无论士宦黎庶,都应遵行吗?似此,岳姓人亦有烈女贞妇,孝子贤孙,或苦志抚养亡夫遗孤,使之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或痛吊先人,欲行隆重葬仪,以慰在天之灵,然鲁家旌表忠孝节义的牌坊堵于门口,使迎娶的花轿抬不进屋,使安葬的棺木扛不出门,这岂不是欲谨守节义而不能,欲尽其忠孝而不可么?难道钦命圣旨,只令鲁姓人遵其法规,而岳姓人便可忘教化么? 县官理屈词穷。又害怕鲁思瑾再往上告状,只得改判鲁家拆迁牌坊。官司打赢了,岳姓人既感激他的见义勇为,又钦佩他的状子写得好,辩驳得有力,像打蛇打在七寸上,鲁思瑾谦逊地笑笑说:“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道人之身。” 那位县官在黎川混不下去,提前卸任走了,新接任的县官姓薛,自恃才学不凡,便想给鲁思瑾来个下马威,以镇住他,使他不敢乱说乱动。于是,上任的第一天,便在县衙门口贴上一副对联,右边写着:“雪(薛)压山头,那个尖峰敢出”,左边却空着不写。此事很快传到鲁思瑾耳里,他便来到衙门前,略一思忖,便挥笔在左边空白处写下:“日穿瓦孔,这条光棍难拿。”写毕,拂袖而去。
  衙役慌忙报告县官,县官出来一看,暗暗吃惊,知道来者不善。硬的不行,想来软的。于是备礼亲自登门拜访,企图拉拢鲁思瑾为自己效力。鲁思瑾却不吃他那一套,并借此好好教训了县官一顿,规劝他为民作主、秉公办事,然后把礼物全部退回。县官既恨他又怕他,此后,凡判案处事,不敢过于放肆,恶行劣迹,有所收敛。
  鲁思瑾一枝笔,半块墨,申张公理,抑制豪强。黎民百姓喜爱他,赞他:“一枝铁笔扫开生死路。”赃官豪绅痛恨他,咒骂他:“半块臭墨磨断子孙根。”鲁思瑾死后,有人把这一正一反的两句话合在一起,作为送给他的挽联,使人一看,爱憎分明。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