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社会新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616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社会新风
分类号: C91
页数: 2
页码: 602
摘要: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经常发出号召,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各种措施,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并于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前夕,或其他临时定期日,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和组织检查评比。单位和家庭均订立“爱国卫生公约”,以供相互督促检查。建国以来,黎川人民发扬革命传统,数十年始终如一地热情输送自己的优秀子弟参加人民军队。(六)“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2年2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1982年开始,连续几年确定3月份为“精神文明活动月”。
关键词: 社会 新风

内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经常发出号召,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各种措施,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
  (一)植树造林自50年代开始,每年春季,本县各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都组织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植树造林;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也经常参加有组织的植树活动。县妇联曾组织妇女,在县城附近的栗塘乡新萦村一带山头营造“三八妇女万亩林”。进入80年代后,国家统一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性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活动,更加制度化。
  (二)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通过政府组织发动的群众性卫生活动,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改善环境卫生为主体,结合时令特点和卫生积肥经常进行。各单位和居民群众按事先规划好的“清洁卫生责任区”,分别包干负责本清洁区的打扫和保持卫生。并于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前夕,或其他临时定期日,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和组织检查评比。单位和家庭均订立“爱国卫生公约”,以供相互督促检查。1964年5月,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订了全县“农村集镇卫生标准”。1982年以后,本县“爱国卫生活动”又与治理“脏、乱、差”,建设“文明卫生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结合起来,逐步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方向努力,达到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参军光荣旧社会,因为政府军队是反动统治阶级用来镇压人民、反对革命的工具,所以民间有“好铁莫打钉,好男莫当兵”的说法。但对参加人民子弟兵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参军光荣”的思想深入民心。建国以来,黎川人民发扬革命传统,数十年始终如一地热情输送自己的优秀子弟参加人民军队。1951年6月,全县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135名获准入伍。1955年底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本县每年兵员征集任务都能圆满完成,30多年来,全县已有4000多人先后光荣服兵役。对应征青年,在接到入伍通知后,不但其本人及家属欢天喜地,众亲友们也都争相摆酒设宴,赠送礼物,以表热烈祝贺,在入伍之日,亲友们必然相约前来热情欢送。
  (四)学习英雄模范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号召人民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提高思想觉悟,练好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从50年代开始,除大力宣传全国、全省性的英雄模范的光辉思想、先进事迹供大家学习外,还定期开展各项工作(生产)评比,评选出本县、本系统、本单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行各种规模的表彰会。60年代初的“学习雷锋”运动,在本县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影响极大。当时,广大青少年“学英雄、见行动”,自发组织“学雷锋小组”,利用工余、课余时间,在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为群众服务,替军属、烈属和孤寡老人做好事,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助人为乐蔚然成风。1979年以后,县、乡各级组织和县属各系统,对树典型、学先进工作更加重视,各项工作的评比竞赛和召开表彰会活动进一步制度化。80年代初,地区组织了“英模报告团”到本县现身说法,介绍先进事迹,给黎川人民极大鼓舞。随后,本县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到全县各地宣传介绍。
  (五)尊师重教 80年代以后,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尊师重教”。1985年初,县委、县政府新的领导成员刚上任,在布置当年“十大工作任务”中,就有两项是关于教育事业的内容。1987、1988年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32.5%和31.6%。为了解决学校校舍困难,仅1986、1987年两年就投资400多万元,解决危房21130m2,修缮旧校舍32827m2,新建、扩建校舍21086m2。除县、乡两级外,一些村级党政组织,也积极自筹资金,修建校舍。1984年,厚村村干部为了保证建校资金,当年全年工资未领分文,全数垫出。从1986年国家规定的第一个“教师节”开始,每年“教师节”,县、乡(镇)两级,都召开大会,以示庆祝,并向优秀教师颁发奖状和赠送奖品。县、乡(镇)领导同志,都亲自到会,慰问教师,听取意见,根据条件许可,尽力为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如教师住房、子女就业、家属房口“农转非”等问题,都逐年作出安排计划,分别落实。每年春节期间,县、乡(镇)领导都分别向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师拜年,和到医院慰问因伤、病住院的教师。1987年,全县评选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5个。教师的政治地位也空前提高。1987年,全县当选为县人民代表的教师9人(其中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常委委员2人),县政协委员17人,(其中政协常委2人)。
  (六)“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2年2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24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从1982年开始,连续几年确定3月份为“精神文明活动月”。在这个月里,通过大规模的、全面的宣传动员、检查评比,集中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83年,本县成立“五四三活动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正副主任委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1986年,县委、县政府发出通知,批转了日峰镇党委。政府关于在县城划分“三包”责任区的请示报告,将县城划分成21个“三包”责任联防区,日峰镇还颁布了城区“十不准”规则,号召大家,共同搞好市容市貌、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和清治卫生等。1987、1988年,都先后发出通知,在城镇深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创三优”(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竞赛活动,巩固发展“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在农村开展评选“文明村镇”活动。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