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喜庆应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60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喜庆应酬
分类号: C913
页数: 2
页码: 600
摘要: 贺礼以血缘远近、关系亲疏而定厚薄。贺婚礼为“花烛之敬”,贺嫁礼谓“粉奁之敬”或“花粉之敬”。来宾之尊,舅父为最长,故舅氏贺礼必冠于众宾,他人无敢超越。舅家贫无资备礼者,礼簿首页亦应预先虚写“舅位贺礼×××元”,为其挣脸。倘惹恼舅氏不到席或中途而退,则宾众不便入席,场面必然冷落。本邑历来以娶为喜,以嫁为悲,双方吹打(唢呐)曲调大不同:庆婚曲牌“普天乐”,嫁女则为“哭皇天”;前者热烈闹嚷,后者惨戚凄惶。解放至今,少数人仍循此俗例。但也有为子孙节省耗费的老人,于寿诞期间借故外出躲避。
关键词: 喜庆 应酬

内容

一、贺婚嫁男婚又曰“完娶”,女嫁别号“于归”,亲友必贺。贺礼以血缘远近、关系亲疏而定厚薄。贺婚礼为“花烛之敬”,贺嫁礼谓“粉奁之敬”或“花粉之敬”。来宾之尊,舅父为最长,故舅氏贺礼必冠于众宾,他人无敢超越。舅家贫无资备礼者,礼簿首页亦应预先虚写“舅位贺礼×××元”,为其挣脸。倘惹恼舅氏不到席或中途而退,则宾众不便入席,场面必然冷落。本邑历来以娶为喜,以嫁为悲,双方吹打(唢呐)曲调大不同:庆婚曲牌“普天乐”,嫁女则为“哭皇天”;前者热烈闹嚷,后者惨戚凄惶。请客亦有区别:男婚,不请不贺;嫁女,不贺不请。解放至今,少数人仍循此俗例。
  一、祝寿无论男女,逢十岁有庆,头男长女,更为隆重。二十、三十、四十视若常生日,不庆。故有“三十无人晓,四十无人知,五十吃只鸡,六十满天飞”的俗谚。60岁起,方称大寿。六十曰“花甲”、七十曰“古稀”,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历次大寿,亲朋相庆。儿女、甥、婿均应以寿糕、寿面,大烛、火炮、衣服、鞋帽等厚礼相贺,儿孙应为之治酒宴客。但也有为子孙节省耗费的老人,于寿诞期间借故外出躲避。而今,50岁亦称大寿。
  冥寿,又称“阴寿”。凡遇死者逢十生日,子孙辈亦应素衣素食,全日斋戒,入夜焚化纸钱冥洋,以表追念。到百岁乃止。
  三、营造迁居建房。亲友自建新房,除平地基时有劳力的去帮工外,到竖柱上梁之日,要略备礼物去祝贺,较亲的人家是做米团子相送,每送100、200或500个不等,以便建房人家在上梁时将米团子从梁上撒下,让大家抢着捡了吃,撒不完的又分送邻居、亲友。新厦落成后,亲友赠送红烛、喜爆、猪肉(可折钱)、黄烟或香烟(表示贺起灶“进烟”),粉干(或面条)等;较亲密的亲戚还要送对联或匾,当天悬挂。建房人家则备酒肴宴请众亲友。
  迁居。未建新房的一般迁居,亲友亦须备礼物贺乔迁之喜。礼物也与贺新居相同,可稍简薄一些,请客范围也只限至亲和前来帮忙者。
  四、会亲联姻的两家要互相聚会认亲。一般是在订婚以后、结婚以前,男方接新媳妇上门或女方接新女婿上门时,宴请亲戚,新媳妇(或新女婿)要坐首席,众亲赠见面礼。或由接媳妇(或女婿)人家家长领着分别到亲戚家上门,亲戚家设宴招待,并赠送衣料鞋袜等礼物(也有加赠现金的)。挨家挨户拜认和宴请完后,由众亲戚派代表(有的一家几个)伴送新媳妇(或新女婿)回家。而新媳(或新婿)家里又要摆筵招待,并给前来送亲的少男少女分赠礼物。也有在举行婚礼以后才相约择日会亲的。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