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460
颗粒名称: 三、中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分类号: R28
页数: 2
页码: 546
摘要: 本县地处山区,药材资源极为丰富,野生中草药随处可见,常用者达80多种。为查清本县中药资源,1984年6月,组织了一支有药工、药农、草药医师、药店负责人参加的普查队伍,对全县18个乡(镇、场)和德胜关垦殖场的50多座主要山头进行了一次药源普查,查出药材品种130个,制作标本107幅,拍摄照片84张,编写了《黎川县药用植物名录》,绘制了《黎川县中药资源分布图》,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县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充分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同时,本县从1969年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先后引种栽培了白术、白芍、元参、丹参、田三七等近30个品种,建立了一批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920亩。
关键词: 中药资源 开发

内容

本县地处山区,药材资源极为丰富,野生中草药随处可见,常用者达80多种。为查清本县中药资源,1984年6月,组织了一支有药工、药农、草药医师、药店负责人参加的普查队伍,对全县18个乡(镇、场)和德胜关垦殖场的50多座主要山头进行了一次药源普查,查出药材品种130个,制作标本107幅,拍摄照片84张,编写了《黎川县药用植物名录》,绘制了《黎川县中药资源分布图》,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县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开发利用建国前,本县中草药资源未能很好开发利用,不少品种自生自灭在深山老林之中。建国后,县医药公司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收购,收购和调出量较大的品种有:白术、元参、茯苓、山枝子、钩藤、葛根、辛荑、陈皮、砂仁、百部、土桂皮等。
  在充分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同时,本县从1969年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先后引种栽培了白术、白芍、元参、丹参、田三七等近30个品种,建立了一批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920亩。70年代后期,部分生产基地解散,药材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保留下来的几个主要品种,如白术、半夏、牛膝、元参、茯苓等的种植面积均在百亩左右,至今仍为江西省白术生产的重点县之一。
  (三)炮炙加工建国前,在本县从事中药炮炙者多为南城籍人,故黎川的中药炮炙技术属“建昌帮”流派。
  建国初期,本县中药饮片沿用“前店后坊,零星加工”的方法。1959年,县医药公司虽组建了中药饮片加工部,但仍为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1970,成立黎川县制药厂,生产中成药,主要产品有:参茸卫生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虎骨追风酒等10余种,同时生产茯苓菌种,供应药农。
  1982年,县制药厂停产。饮片加工部技术熟练精湛的老药工,大多于80年代退休。目前,本县中药炮炙技术力量薄弱,队伍后继乏人,需炮制的中药远不敷临床所需,直接影响中医疗效。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