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村卫生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433
颗粒名称: (六)村卫生所
分类号: R197.61
页数: 1
页码: 534
摘要: 50年代,本县开始建立基层卫生组织,培养保健员、接生员。1968年,各地纷纷开办由大队、生产队、社员三方共同筹资的大队合作医疗站,据1975年统计,全县78%的大队办有合作医疗站,但半数以上的医疗站或因经费超支,或因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应交的款项收不上来,或因医疗水平与群众要求不相适应而难以巩固,有的开业不久就停办。1980年,全县保留合作医疗站的大队55个,占大队总数的45.8%。1983年,大队一级卫生组织统称“大队卫生所”,且出现了多种办医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大队投资,医生承包,自负盈亏;二是大队投资,医生承包,定额上缴盈利;三是大队和医生联合投资,在规定时间内还清大队投资。1984年,大队卫生所改称村卫生所。
关键词: 卫生所 黎川县

内容

50年代,本县开始建立基层卫生组织,培养保健员、接生员。1959年,全县5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医疗室或保健室,有保健员212人,接生员111人。1968年,各地纷纷开办由大队、生产队、社员三方共同筹资的大队合作医疗站,据1975年统计,全县78%的大队办有合作医疗站,但半数以上的医疗站或因经费超支,或因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应交的款项收不上来,或因医疗水平与群众要求不相适应而难以巩固,有的开业不久就停办。1980年,全县保留合作医疗站的大队55个,占大队总数的45.8%。1983年,大队一级卫生组织统称“大队卫生所”,且出现了多种办医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大队投资,医生承包,自负盈亏;二是大队投资,医生承包,定额上缴盈利;三是大队和医生联合投资,在规定时间内还清大队投资。1984年,大队卫生所改称村卫生所。1990年全县有村卫生所117个,卫生人员201人,其中83.5%的卫生人员达到中专水平。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