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4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视
分类号: TN94
页数: 3
页码: 529
摘要: 资金不足,县直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搬运砂石;建筑公司义务投工建房;水电局免费安装电源线。同年10月1日,县电视差转台正式开机转播,发射机功率10瓦,发射天线铁塔高8.5米,用10频道转发江西电视台节目。1979年8月,华山垦殖场和洵口公社联合投资,率先建台。(二)闭路电视县粮油贸易公司于1990年10月投资1万元开办闭路电视,有共用天线和放大机1套、录像机1台,终端户数20户,年播映200次左右,每次开机时间约7小时,其中5小时转播中央台或江西台节目,2小时播映录像片。
关键词: 黎川县 电视

内容

一、电视差转台为了测试县城接收电视信号的效果,县广播站于1973年购买了一台上海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是我县购进使用的第一台电视机。
  1978年夏季,县财政拨款7千元在城郊日峰山修建电视差转台。资金不足,县直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搬运砂石;建筑公司义务投工建房;水电局免费安装电源线。同年10月1日,县电视差转台正式开机转播,发射机功率10瓦,发射天线铁塔高8.5米,用10频道转发江西电视台节目。1980年,增购50瓦发射机1架,发射天线铁塔加高至18.5米,覆盖半径由5公里扩大到15公里。1985年,又增购1架10瓦发射机,用2频道转发福建省泰宁县峨眉峰差转的的福建电视台节目。这样,县城和近郊能同时收看2套电视节目。
  由于本县境内多山,地形复杂,一些边远乡村和垦殖场不能正常收看县电视差转台节目,需要自建小功率差转台。1979年8月,华山垦殖场和洵口公社联合投资,率先建台。到1990年底止,全县共建乡、镇级以下(含省属德胜垦殖场和县林业局岩泉林场)小功率差转台11座,共有发射机16架,总功率132瓦;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电视机约2.2万台,普及率达50%。
  表7-15 黎川县乡、镇小功率电视差转台一览表注:樟溪等4台停播,均因江西七〇八台开播后可覆盖该地一、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座落在南城县王仙峰的江西七〇八台建成开播以后,本县大多数地方能用11频道收看该台转播的江西电视台节目。不久,福建省泰宁县峨眉峰差转台改用9频道转发江西电视台节目。这样,县电视差转台的两套节目都没有必要再转播了。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县差转台改建为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简称卫星地面站)。县卫星地面站于1987年夏季开始筹建,通过县财政拨款、省广播电视厅支援、机关单位和县城居民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了资金17万余元,购进直径6.3米的接收天线等主要设备,新建天线铁塔高25米,扩建机房面积50平方米。县卫星地面站于1987年底建成开播,分别用6频道和8频道转发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和第二套节目。1990年夏季,县卫星地面站又增购50瓦发射机1架,用4频道转发云南、贵州、新疆3台经卫星传送的节目,7月1日正式开机转播。至此,县城和近郊部分乡、村能同时收看4套电视节目(不包括黎川教育电视台节目)。
  县卫星地面站未单列机构编制,其日常管理工作由县广播站承担,1990年有工作人员4名。
  德胜、华山垦殖场的电视差转台先后于1988年和1990年改建为卫星电面站。
  三、黎川教育电视台由县教育局主管的黎川教育电视台建立于1989年4月,座落在日峰镇小北门路第五小学院内,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投资总额20万元。台内主要设备有:接收天线1架、接收机2台、50瓦和10瓦发射机各1架、录像机3台、稳压器2台。该台用2频道播出,每周播出时间48小时,主要教学内容为高等师范和中等师范,也不定期播出科教节目和文艺节目。
  四、录像和闭路电视 (一)录像 1984年3月,本县日峰镇开始出现个体经营的电视录像。同年秋、冬两季,营业性录像队在本县城乡一哄而起,多达20余个,所放片带大多是走私的海外产品,内容不健康。有的录像队或明或暗放映淫秽片带。为了加强管理,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于1985年4月临时成立录像管理办公室,会同县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当前营业性电视录像管理的规定》,这一规定贯彻执行后,混乱局面初步扭转,但违章、违法事件仍有发生。1985年6月下旬,又在全县城乡开展查禁淫秽音像制品的工作,收缴了130多盒禁映片带,对传播放映过淫秽录像带的3个录像队分别作了处罚,司法机关逮捕法办了一名情节严重的犯罪分子。同年9月16日,全县20个营业性录像队全部停业整顿,整顿后,保留的12个录像队都由县乡两级文化馆(站)、电影院(队)主管经营,录像带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音像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发行。1988年9月,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黎川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县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销售和录像放映、闭路电视等。1989年,到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登记注册的营业性录像队12个,录像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闭路电视县粮油贸易公司于1990年10月投资1万元开办闭路电视,有共用天线和放大机1套、录像机1台,终端户数20户,年播映200次左右,每次开机时间约7小时,其中5小时转播中央台或江西台节目,2小时播映录像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