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黎川县的灯彩和舞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364
颗粒名称: (三)黎川县的灯彩和舞蹈
分类号: J528.7
页数: 1
页码: 511
摘要: 1.民间灯彩、舞蹈黎川的民间灯彩、舞蹈活动,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大体分四类:一是狮类,有白狮、红狮、黄狮、黑狮,日峰镇下桥村的白狮,独具一格:狮灯制作精细,狮身纯白,狮头特大,“九斤狮子七斤头,一斤尾巴在后头”,显得雄壮魁梧,表演时,动作优美,刚柔相济,上下翻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二是龙类,有板灯龙、布龙、纸龙等,樟村板灯龙,颇有特色:龙身全长30多米,由11块每块长3米、宽40公分的木板用铁栓连接而成,每块板上有灯笼4个,龙头、龙尾造型生动别致,龙眼和口含骊珠,均用丝线悬装,运转自如,活灵活现。“板灯龙”舞蹈,属男子群舞,加上乐队,共需二三十人。三是花灯,有蚌壳灯、彩莲灯、跑旱船等。
关键词: 黎川县 灯彩 舞蹈

内容

1.民间灯彩、舞蹈黎川的民间灯彩、舞蹈活动,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大体分四类:一是狮类,有白狮、红狮、黄狮、黑狮,日峰镇下桥村的白狮,独具一格:狮灯制作精细,狮身纯白,狮头特大,“九斤狮子七斤头,一斤尾巴在后头”,显得雄壮魁梧,表演时,动作优美,刚柔相济,上下翻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二是龙类,有板灯龙、布龙、纸龙等,樟村板灯龙,颇有特色:龙身全长30多米,由11块每块长3米、宽40公分的木板用铁栓连接而成,每块板上有灯笼4个,龙头、龙尾造型生动别致,龙眼和口含骊珠,均用丝线悬装,运转自如,活灵活现。“板灯龙”舞蹈,属男子群舞,加上乐队,共需二三十人。三是花灯,有蚌壳灯、彩莲灯、跑旱船等。四是舞蹈,有傩舞、跳和合、跳八架、跳家官、叠罗汉、踩高跷等。
  1984年,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对本县流传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一次普查,重点节目作了录像,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黎川卷)》,全书收入照片20张、道具制作舞蹈动作图30幅、乐曲160小节、文字说明1.5万字。
  2.现代舞蹈50年代,学校师生多跳集体舞。60年代初,交谊舞在县属机关中流行,“文革”期间中断,1983年以后逐步恢复,并发展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县城和少数集镇出现了营业性舞厅。1983年至1988年,县城相继举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集体舞、交谊舞比赛和迪斯科、霹雳舞、太空舞大奖赛。1979的以来,县文化馆先后主办了20期培训班,培训了一批现代舞骨干分子。不少中老年人,把跳“迪斯科”作为一项健身活动。1982年至1990年,由本县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的8个舞蹈节目,在地区以上的调(汇)演或比赛中获奖,其中,黎雪梅编舞、涂苏配曲、德胜关垦殖场文艺队演出的舞蹈《彩蝶》,1988年3月参加江西省农垦局、省妇联举办的“新女性”歌舞比赛,获得创作和表演奖。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