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籼杂优新组合——红优六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345
颗粒名称: 晚籼杂优新组合——红优六三
分类号: G311
页数: 2
页码: 506
摘要: 它是由黎川县水稻良种场采用“明恢六三”作父本、“矮红九号”作母本,配组的晚籼杂优新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适宜作一季、二季晚稻栽培。其特点是:高产、优质,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比汕优六号等老杂优组合增产10%左右。这个科研课题,从1986年起列入省二级科研项目计划;1987年10月,通过抚州地区科委鉴定;1989年荣获抚州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组合1985-1987年向省内外供种1.75万公斤,累计种植面积10多万亩,亩增稻谷25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达140多万元。
关键词: 晚籼 组合

内容

它是由黎川县水稻良种场采用“明恢六三”作父本、“矮红九号”作母本,配组的晚籼杂优新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适宜作一季、二季晚稻栽培。其特点是:高产、优质,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比汕优六号等老杂优组合增产10%左右。该组合1985、1986年两年在江西省晚杂区试中,产量都居第一位,平均亩产分别为437.8公斤和444.6公斤,比对照品种汕优二号增产2.33%和5.2%;1987年在全国籼型晚杂区试中,亩产居中稻组第一位、晚稻组第三位。这个科研课题,从1986年起列入省二级科研项目计划;1987年10月,通过抚州地区科委鉴定;1989年荣获抚州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组合1985-1987年向省内外供种1.75万公斤,累计种植面积10多万亩,亩增稻谷25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达140多万元。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水稻良种场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