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黎川县民国时期的私立小学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320
颗粒名称: 2.黎川县民国时期的私立小学形式
分类号: G62
页数: 1
页码: 483
摘要: 一是由教会办的。民国23年,天主教驻黎川神甫白若愚在县城天主堂侧创办“崇德小学”,任命中国籍教徒为校长,教师也多聘天主教徒担任。二是由当地较大宗族所办,以招收本族子女为主,兼收外姓学生,但本族子女免收学费。特别是“真儒小学”办学历史长,规模大,教学质量好,是全县声望最高的小学之一。三是由私人出资所办。据民国35年统计,全县受过正规初等教育的人数计4291人,而接受私塾教育者则达12246人。民国29年,县政府曾设立“私塾管理委员会”,并制订了《黎川县设立私塾须知》。经准予设立者,由本府发给“设塾许可证”。(五)经核准设立之私塾,如查有违反三民主义,或塾师身心缺陷及不遵令改进与指导者,随时取缔。
关键词: 黎川县 私立

内容

一是由教会办的。民国23年,天主教驻黎川神甫白若愚(译音,英国籍)在县城天主堂侧创办“崇德小学”(完全小学),任命中国籍教徒为校长,教师也多聘天主教徒担任。
  二是由当地较大宗族所办,以招收本族子女为主,兼收外姓学生,但本族子女免收学费。在族学中,办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有县城的邓氏真儒小学、涂氏小学、潘氏三一小学,钟贤有陈、鲁二姓所办的“光裕小学”,宏村的孔家小学,樟村的杨家小学,东山的涂家小学,茶亭的武家小学等。特别是“真儒小学”办学历史长,规模大,教学质量好,是全县声望最高的小学之一。
  三是由私人出资所办。其中较著名者有资福士绅黄扩民所办“竞强小学”,在抗战后期还附设有幼稚班1个。
  此外,本县历来有民间办私塾风气。民国时期,本县私塾仍普遍存在,农村私塾多于学校,县城亦有不少私塾。据民国35年统计,全县受过正规初等教育的人数计4291人,而接受私塾教育者则达12246人。私塾中不采用民国政府统编的小学教材,仍沿用封建时代的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六言杂字》等)及“四书”、“五经”之类。民国29年,县政府曾设立“私塾管理委员会”,并制订了《黎川县设立私塾须知》。
  《须知》规定: (一)凡塾师文理精通、塾舍宽敞,而不妨碍当地小学学额之充实,拟于本年在县境内设立私塾者(塾东聘请塾师亦同)须于本年二月三十日以前,向本府收发室填具“私塾请求设立表”,连同证明文件,及二寸半身相片二张,送请本县私塾管理委员会审核。经准予设立者,由本府发给“设塾许可证”。
  (二)凡未经本府核准,无“设塾许可证”而开办的私塾,概行封闭。
  (三)凡经本县私塾管理委员会审查准予设立之私塾,除由本府发给“设塾许可证”,饬令悬挂于私塾门首外,并登载本县《民国日报》,以资区别。
  (四)各私塾教学用书、课程简表,及本县规定,另行饬遵。
  (五)经核准设立之私塾,如查有违反三民主义,或塾师身心缺陷及不遵令改进与指导者,随时取缔。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