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305
颗粒名称: 二、书院
分类号: G649.299
页数: 2
摘要: 清乾隆二十四年,知县卢崧偕同本县士绅捐资创建,位于县城东门内环胜山,东西学舍计30余间,中设讲堂。主讲人称山长,由本县士绅公议聘请有科甲功名的名儒担任,并致送束脩。学生分生、童两种,须经考试录取。被录取学生按名次分发给数量不等的膏伙津贴。该书院于清咸丰六年被烧毁。清同治六年县绅陈谦恩为首筹集资金复建,该院置有学田共计额租谷一千二百多石;另置店屋坐落南市大街(属闹市)计七七值,每年收赁金一百一十二千八百文。(二)崇正书院清同治四年知县金时宣及县绅捐款创建。武夷堂位于福山双林寺后边,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干、蔡沈、黄钟曾讲学于此。
关键词: 书院 黎川县

内容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卢崧偕同本县士绅捐资创建,位于县城东门内环胜山,东西学舍计30余间,中设讲堂。主讲人称山长,由本县士绅公议聘请有科甲功名的名儒担任,并致送束脩。学生分生、童两种,须经考试录取。被录取学生按名次分发给数量不等的膏伙津贴。该书院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被烧毁。清同治六年(1867年)县绅陈谦恩为首筹集资金复建,该院置有学田共计额租谷一千二百多石(还有二搬田佃租四六分成不计石斗);另置店屋坐落南市大街(属闹市)计七七值,每年收赁金一百一十二千八百文。(二)崇正书院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县金时宣及县绅捐款创建。
  (三)贤溪书院明弘治年间(十五世纪末),宏村孔氏乡绅奏请朝廷批准创建于宏村孔氏家庙侧,专作教育孔家子弟之所。明清之际毁于兵火;清顺治年间复建,又毁于兵火;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再建。
  此外,私人修建或设置书院讲学,见于旧县志的先后有12所,即风月亭、衮斧斋、武夷堂、东岩草堂、箫曲山房、廪山精舍、大堂岩、西村书堂、北田学舍、皆春堂、东园、蓓园等。其中风月亭位于县城南5里赤溪,宋代理学家李觏曾在此读书讲学。武夷堂位于福山双林寺后边,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干、蔡沈、黄钟曾讲学于此。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