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兵员募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兵员募征
分类号: E125
页数: 3
页码: 468
摘要: 古代本县招募乡兵、民兵和专职防守兵人数,根据县内情况自定。明宏治十年定编为734名,清顺治初,定为15名,后增至117名,清顺治十八年为80名,以后逐渐裁减至仅存15名,遇警情战事,则可随时张榜招募。如清咸丰六年四月,为了抗击太平军,由县籍绅士杨希闵等出面,在本县各乡临时招募兵勇1000余人参战。民国时期征兵数额,由上级配额,再在壮丁中抽签进行,民国26年以前本县征兵数无资料。1955年底上级下达本县150名兵员征集任务,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园满完成了《兵役法》颁布后首次义务兵役征集任务。、 此后历年来,每年征兵任务一下达,报名应征者都十分踊跃,参军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关键词: 兵员 黎川县

内容

古代本县招募乡兵、民兵和专职防守兵人数,根据县内情况自定。明宏治十年(1497年)定编为734名,清顺治初,定为15名,后增至117名,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80名,以后逐渐裁减至仅存15名,遇警情战事,则可随时张榜招募。如清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为了抗击太平军,由县籍绅士杨希闵等出面,在本县各乡临时招募兵勇1000余人参战。
  民国时期征兵数额,由上级配额,再在壮丁中抽签进行,民国26年以前本县征兵数无资料。
  民国37年(1948年)底至次年春,国民党政府为了妄图挽救败局,派第18军胡琏部353团坐镇黎川,发动“一甲一兵”运动。除二区一带起义武装奋起抗征未被征走外,全县各乡共被强征1000余人。
  1948年,武纪彬等人发动石荷乡后备队兵员和招募二区群众起义抗征,初为100余人,不久扩充为200余人,成立“闽赣边区人民游击总队”。并逐步发展至800多人。
  解放初期县大队、区中队和外地军校招收志愿兵员共达百余人。
  1951年6月,本县青年自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达数百人,经体检合格者共135人光荣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5年底上级下达本县150名兵员征集任务,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园满完成了《兵役法》颁布后首次义务兵役征集任务。、 此后历年来,每年征兵任务一下达,报名应征者都十分踊跃,参军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