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苏区丢失与继续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7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苏区丢失与继续斗争
分类号: K269
页数: 2
页码: 442
摘要: 自1933年9月始,黎川北部地区陆续被国民党政府军占领,12月宏村失守,中共黎川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迁至建宁县溪口。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为了统一领导黎川、泰宁、建宁三县交界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建宁县溪口建立了中共黎南县委和黎南县苏维埃政府,方志纯任县委书记、朱兆祥任县苏主席。黎南县管辖黎川南部地区和建宁的溪源、陈岭、武调,泰宁的新桥、大田等地。黎川苏区虽然丢失了,但人民斗争并未停止。进步青年鲁之俊、程平等人先后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的征程。与此同时,在共产党员聂轰和民革成员武惕予的策动下,武纪彬领导的游击队举起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旗帜,并于5月18日占领了黎川城,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到来。
关键词: 斗争 苏区

内容

自1933年9月始,黎川北部地区陆续被国民党政府军占领,12月宏村失守,中共黎川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迁至建宁县溪口。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为了统一领导黎川、泰宁、建宁三县交界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建宁县溪口建立了中共黎南县委和黎南县苏维埃政府,方志纯任县委书记、朱兆祥任县苏主席。黎南县管辖黎川南部地区和建宁的溪源、陈岭、武调,泰宁的新桥、大田等地。
  黎南县成立后,中共黎南县委领导当地群众为保卫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屡次损兵折将,根据地逐渐缩小。1934年7月,黎南县委、县苏机关及武装人员在建宁县双晏山地区被国民党军围击,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分人员壮烈牺牲。至此,黎川苏区全部丢失。
  黎川苏区虽然丢失了,但人民斗争并未停止。县委书记方志纯历经艰难,于1937年到达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了功勋,解放后长期担任江西省的领导工作。进步青年鲁之俊、程平等人先后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的征程。1940年,湖坊、枧源、中站等地的青壮年联合起来与来抓壮丁的自卫队对抗,并拿起鸟铳、梭标同前来镇压的保安团打了三仗,杀死保安团士兵20多人。1949年春,国民党政府军353团在黎川大肆抓兵,茶亭、石峡等地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进行抗兵斗争,使这几个地方未被抓去一个壮丁。与此同时,在共产党员聂轰和民革成员武惕予的策动下,武纪彬领导的游击队举起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旗帜,并于5月18日占领了黎川城,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到来。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