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其他主要群众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其他主要群众组织
分类号:
D4
页数:
3
页码:
426
摘要:
黎川县农民协会;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黎川县中苏友好协会;黎川县科学技术协会; 黎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黎川县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关键词:
黎川县
群众组织
内容
一、黎川县农民协会 1950年2月26日成立黎川县农民协会。此后,随着全县农村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区、乡也逐步建立了基层农民协会。到1951年底,全县各级农民协会有会员35000多人,占当时全县农业总人口的46%。农民协会成立后,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征粮运粮,恢复和发展生产、镇压反革命、开展互助合作等运动,对农村新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发展优秀农民入党的工作,并逐步建立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各级农民协会已无存在的必要。1952年,全县各级农民协会停止工作。
一、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于1950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1953年8月9日召开了有全县工商业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黎川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理事会正、副主任和理事。此后,分别于1955年4月、1958年9月、1960年6月、1962年7月召开了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二、三、四、五届代表大会,选出了各届联合会理事和正、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工商联停止活动,1984年12月,恢复黎川县工商业联合会,1985年7月17日正式启用印章。
三、黎川县中苏友好协会黎川县中苏友好协会于1952年2月成立。到1953年,全县8个区均成立了中苏友好工作委员会,下设64个中苏友好协会分会。64个分会中,工矿企业9个,机关6个,学校7个,街道5个、农村33个,其他4个。全县加入中苏友协的会员有17536人(其中城镇7025,农村10511人),会员中男性12884人,女性4652人。本县各级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以宣传中苏两党两国人民友好为宗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放映苏联电影,出黑板报,放幻灯片,发行苏联图书,介绍苏联政治经济等情况,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1960年,黎川县中苏友好协会及下属分会停止了工作。
四、黎川县科学技术协会 1979年10月31日,黎川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县科协正式成立。本届大会选举产生了县科协理事和正、副主席。此后,于1981年2月和1985年1月召开了第二、第三届科协代表大会。县科协成立时,全县有学会和协会分会9个,会员311人;到1988年,全县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发展到15个,会员509人;乡镇科普协会18个,会员2319人。
县科协成立后,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科技培训,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全县各学会共举办学术讲座872次,听讲的8600人次;举行学术交流61次,参加的科技人员630人次;组织技术攻关18项,参加人员61人次。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中,县科协自办刊物《科普简讯》、《科技文摘》和《黎川科普》几年来共印发66000份;全县设立科普宣传栏14处,出刊145期。十年来,县所属学会、协会编印下发的科学技术资料达100多万份,撰写科技广播稿3600篇、放映科教电影1200场次,观从达68万人次;举办科技展览20次,进行科技宣讲1280次,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在科技培训工作中,县科协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管理、建筑施工、农机驾驶与维修、植物保护、农药使用、防治病虫害、种养加工、良种培育、合理施肥等等。十年来,共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6480期,参加学习的人员达482600人次。
县科协在开展扶贫工作中,积极发挥科普网络的作用,把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普及和扶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因户制宜,因人施教,采取举办科技培训、现场示范、巡回解疑和印发科技资料等有效方法,传授实用科学技术和知识,使许多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一、二项生产急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几年的科技扶贫,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五、 黎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黎川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于1952年12月,有会员125人,其中音乐会员49人,戏剧会员47人,舞蹈会员15人,美术会员8人,文学会员6人。1964年7月召开了黎川县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文联组成人员,通过了《黎川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制订了《黎川县农村俱乐部工作简则》。1966年2月召开县第二届文代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艺工作者受到错误批判,县京剧团被解散,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文联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粉碎“四人帮”后,全县文艺工作面目一新。1982年1月中旬,黎川县第三届文代会胜利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一百多人。这次文代会,总结了近六年全县开展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选举产生了新的县文联领导成员,通过修改后的《黎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自此,县文联开始设专职干部。1988年12月召开了黎川县第四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76年以前,对全县文艺工作者在各报刊发表的文艺作品没有进行统计。粉碎“四人帮”后至县第三届文代会召开,全县在地区以上报刊上发表的文艺作品有:小说7篇,散文19篇,诗词36首,民间故事2篇,美术作品17幅和曲艺、书法、摄影作品等。其中在省级报刊上发表的有:小说1篇,散文1篇,诗歌3首,美术作品2幅,歌曲4首,民间故事1篇,摄影作品15幅。
县第三届文代会召开后,全县文艺工作有较大发展,至1988年12月县第四届文代会召开,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搜集了50多万字的民间故事,经过去粗取精认真整理,编印了一本20万字的《抚州民间文学集成·黎川卷》。全县文艺工作者六年来共创作、收集各种文艺体裁的作品1650篇,其中长篇小说5部,电影文学剧本8部,电视文学剧本2部,通俗武侠小说1部,中篇小说6篇,报告文学4篇,短篇小说60篇以及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有:小说5篇,报告文学2篇,散文18篇,诗歌30多首。县文联组织人员参加了《中国民歌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有56首民歌被选入抚州分卷。县文联主编的《日峰文苑》是本县文艺爱好者的创作园地,至1988年,共出刊13期。
至1990年止,本县被江西省各种文艺协会吸收为会员的有:音乐协会会员1人,舞蹈协会会员3人,戏剧协会会员2人,曲艺协会会员2人(含理事1人),民间故事研究会会员1人,美术协会会员1人。
六、 黎川县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黎川县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82年5月16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6名。这次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县社联理事、常务理事和正、副主席,通过了县社联章程。县委组织部为县社联配备专职干部。县社联成立后,在健全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1988年,全县已成立了17个学会、协会、研究会,即教育学会、哲学学会、社会科学学会、新闻学会、会计学会、统计学会、文艺学会、价格学会、供销学会、法律学会、历史学会、农经学会、企业家学会、统战理论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金融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共有会员520名。各学会的建立,使全县社会科学活动迅速开展起来,会员们经常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撰写论文。1987年,在抚州地区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黎川县有3名会员获奖。1988年,被中央、省、地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报刊杂志采用的论文有30多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