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社会福利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页码: 397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做好社会福利工作。1958年,黎川县始建社会福利敬老院,吸收孤老、残废者共24人,由县民政局按月发给生活费,并配有专职服务员和炊事员为其服务。此后全县各乡、镇陆续建起了社会敬老院。截至1987年底,全县18个乡、镇、场均建立了社会敬老院,吸收无依无靠的五保户179人。凡是吃商品粮的人由县民政局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34元,凡属吃农业粮的人粮食由当地无偿提供。另由民政部门每月补助9元零用钱。为了给敬老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国家每年都拨出专款帮助他们修建房屋,添置衣服、用具。每逢春节,当地人民政府都派人携带慰问品到敬老院亲切慰问,帮助他们解快实际困难。
关键词: 黎川县 社会福利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做好社会福利工作。1958年,黎川县始建社会福利敬老院,吸收孤老、残废者共24人,由县民政局按月发给生活费,并配有专职服务员和炊事员为其服务。此后全县各乡、镇陆续建起了社会敬老院。截至1987年底,全县18个乡、镇、场均建立了社会敬老院,吸收无依无靠的五保户179人。凡是吃商品粮的人由县民政局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34元,凡属吃农业粮的人粮食由当地无偿提供。另由民政部门每月补助9元零用钱。为了给敬老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国家每年都拨出专款帮助他们修建房屋,添置衣服、用具。到1990年12月,全县共拨出修建房屋款46万元,为敬老院老人添置衣服3300件、被盖770床,每个敬老院都配有电视机。每逢春节,当地人民政府都派人携带慰问品到敬老院亲切慰问,帮助他们解快实际困难。
  1985年4月,民政部门在全县农村、城镇开始对五保户普查登记。全县农村有五保户381户,429人。对这些人全部采取分散供养办法,每人每年供给粮食300公斤,零用钱在40-60元之间,最多的发给120元;另外,柴、油均由当地乡、村供给,衣、被由国家或乡、村从集体经济积累中补给。城镇和农村街道的困难户280户,338人,均由民政部门定期定量救济,一年共发救济款24678元。对遭受意外灾祸,发生生活困难的人采取了临时救济办法,全年共发放临时救济款1387元,救济31户100人,使他们生活得到保障。为了帮助贫困户和五保户御寒过冬,1985年发放冬令救济棉衣400件,棉被200床,绒裤200条。
  另外,人民政府对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的人民群众非常关怀。1965年至1966年,国家拨给黎川县救济款9.6万元,其中救灾款1.3万元,农村社会救济款6.3万元,城镇社会救济款2万元。1972年至1990年,国家又拨给黎川救济款397.54万元,其中救灾款227.75万元,农村社会救济款94万元,城镇社会救济款75.38万元。
  对于干部职工,国家从医疗保健、丧葬抚恤救济、特别困难补助、福利事业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卫生费等诸方面每年都从地方财政中拨给一定的资金,使广大干部职工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1990年用于全县职工福利经费388万元。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